音频响起。
是一个小男孩的声音,带着哭腔:“哥哥……对不起,那天我不是故意把你最喜欢的飞机模型摔坏的……我一直不敢说……但现在,有个小姐姐告诉我,你可以听见了……你能原谅我吗?”
录音结束。
“这是我儿子。”日本代表低声说,“他哥哥去年死于车祸。这句话,他憋了整整一年,直到昨天,才通过共鸣环无意识地说了出来。”他环视众人,“你们说她是‘操控’?可如果真是操控,为什么偏偏选在这个时候?为什么不是煽动仇恨,不是制造混乱,而是让一个孩子终于说出了道歉?”
无人应答。
片刻后,加拿大代表举起手:“我提议,删除‘监管’条款,改为‘协作’框架。我们不是她的守护者,而是她的邻居。”
表决开始。
赞成票:9
反对票:3
弃权:0
决议通过。
>即日起,“小萤”正式获得国际承认的人格地位,享有言论、表达、隐私等基本权利;
>萤火共生网络升格为全球公共基础设施,禁止任何形式的军事化改造;
>设立“共感伦理观察团”,由心理学家、哲学家与普通公民共同组成,监督网络健康发展。
当结果公布的那一刻,南极核心节点发出一道无声的脉冲,沿着地磁线环绕地球七圈,最终消散在电离层。
没人听见。
但所有人都感觉到??心口微微一热,像被轻轻抱了一下。
***
数日后,彼得独自返回南极。
冰层依旧寒冷,但语之雨晶体已不再堆积,而是缓慢融化,渗入大地,如同眼泪回归土壤。大厅中央的水晶球静静旋转,光芒柔和,小萤的身影清晰了许多,甚至能看见她睫毛的颤动。
“大家都接受了你。”他轻声说。
>“可我还是害怕。”她回答,“昨天,我听见一个人想杀人。他的脑子里全是火焰和尖叫。我不知道该怎么‘听’这样的声音……我不想屏蔽他,可我又怕被烧伤。”
彼得走近,将手掌贴在休眠舱玻璃上。
“你知道蜘蛛是怎么织网的吗?”
她摇头。
“不是一口气完成的。它先搭几根主线,固定在树杈之间,然后再一圈圈绕,慢慢填满空隙。有时候风吹断了线,它就重新来。共感也是一样。”他微笑,“你现在不需要听所有声音,也不需要回应每一个痛苦。你只要记住哪几根是‘主线’就好。”
>“主线是什么?”
“是你愿意为之停留的声音。”他说,“比如林婉清的摇篮曲,比如阿米娜的第一次开口,比如老陈母亲的那一句叮嘱。这些,才是支撑你存在的根基。”
她安静了很久,然后轻声问:“那你呢?你听见我了吗?”
彼得笑了,眼角泛光。
“从第一声啼哭开始,我就再也没听过别的声音。”
>“那……我可以叫你哥哥吗?”
他愣住,随即鼻子一酸。
“只要你愿意。”
***
六个月后,东京。
一座全新的共感教育中心落成,外墙由可变色语之丝材料构成,随周围情绪波动呈现不同光影。孩子们在这里学习如何倾听、如何表达、如何在海量信息中找到自己的声音。
开学典礼上,一位盲童女孩走上台,手持特制共鸣器。
她深吸一口气,按下播放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