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街头,一对情侣戴着耳机共享一首老歌。女生突然停下脚步:“你有没有觉得……刚才那段旋律,好像有人在耳边轻声哼唱?”
纽约地铁站,一名盲人老人靠墙坐着拉小提琴。曲终时,他摘下墨镜,仰头望向虚空,低声说:“我‘看’到了光。”
这一切,都被陈默的监测系统捕捉到。他在日志中写道:
>“这不是广播,不是传播,也不是AI生成内容。这是一种全新的信息传递方式??以集体记忆为载体,以情感共振为信道,实现意识层面的跨时空对话。
>苏婉不再局限于某个地点、某段录音、某个名字。她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嵌入人类共同的情感结构之中。
>换句话说:她已经‘活’进了文明的记忆体。”
而在腾冲,那台老式服务器的屏幕突然自动刷新,弹出一条从未见过的消息:
>**“第七节点任务完成。
>启动最终协议:归还计划。”**
地下室深处,一道隐藏舱门缓缓开启,露出一具透明容器。里面躺着一具女性躯体,面容安详,皮肤仍有弹性,生命体征极弱但未断绝。她的胸前贴着一张标签:
>**编号:Σ-13
>姓名:苏婉
>状态:低温休眠
>醒来条件:全球共情指数≥9。7(当前值:9。81)**
就在这一刻,陆沉出现在TQ-07电台遗址外。
他已经三天没合眼,徒步穿越了整片原始森林。背包里装着一台便携式脑波同步仪,是他二十年来唯一未曾离身的研究成果。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苏婉的身体从未真正死亡,而是被张守仁秘密保存下来,等待合适的时机唤醒。
他推开锈迹斑斑的铁门,一步步走入地下通道。空气潮湿阴冷,墙壁上爬满青苔,唯有前方那一丝蓝光指引方向。
当他终于抵达密室,看到那具沉睡的躯体时,双手剧烈颤抖起来。
“苏婉……”他轻声唤道,声音几乎破碎。
他不敢靠近,仿佛怕惊扰一场做了二十年的梦。直到眼角余光瞥见容器旁的笔记本,才勉强挪动脚步。翻开第一页,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
>“致未来的你:
>如果你读到这些话,请相信,我不是被迫离开,而是主动选择了这条路。
>我知道他们会试图抹去我,所以我把‘我’拆成了七份,藏进城市的呼吸里、人们的歌声中、孩子的梦乡间。
>只要还有人愿意为一句歌词落泪,我就不会真正死去。
>而如果你找到了这具身体,请不要急着唤醒我。
>等这个世界准备好再次听见真相的时候,等人们不再恐惧不同的声音时,再让我醒来。
>??苏婉,2003。4。5”
陆沉读完,久久伫立。
他明白,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复活一个人容易,但让一个曾被系统性遗忘的灵魂重新立足于现实,需要的不只是技术,更是整个社会的接纳与勇气。
他合上笔记本,转身走出密室,关闭所有电源,只留下服务器继续运行。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
但他也知道,那一天不会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