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伯兄请看,”他继续道,“这一列为数字,这两列为文字,一为小写,一为大写。若是记账或立下重要文书,可在使用这些简便数字书写数额之后,于其旁再以标准文字书写一行对照。”
“例如,上题最小解记作23,便可在一旁注明二十三或贰拾叁,两相对照,一目了然。若有人意图篡改数字,却难以同步修改旁边文字,二者一旦对不上,舞弊之举顷刻便会败露。如此,既可享书写简便之利,又可免涂改之忧。”
繁钦听完,豁然开朗,抚掌叹服:“妙极!此法兼顾效率与严谨,张公子思虑之周详,实在令人钦佩!今日繁某真是受益良多!”
一旁装逼不成反被打脸的辛毗,脸上表情变换着,也从最初的惊讶与失落中回过神来。
他毕竟也是真心向学之人,见张梁确有真才实学,便将那点争强好胜之心抛诸脑后,上前一步,拱手诚恳地说道,
“张公子大才,是在下先前唐突了。不知公子可否为在下解惑,方才那稚兔同笼之题,究竟是如何瞬息之间便得出答案的?其中可有特定法门?”
张梁见其态度转变,欣然应允。他取过纸笔,一边书写一边讲解:“此法重在置换。请看——”只见他在纸上写下几行简洁的符号:
△+〇=35
2△+4〇=94
2△+2〇=70
2〇=24,〇=12,△=23
“故,雉二十三只,兔十二只。”
辛毗紧盯着那寥寥几行的符号与等式,虽然怪异,但整个推导过程清晰无比,逻辑链条严丝合缝,远胜于他过去所用的试错之法。
他瞬间明悟,指着△和〇问道:“公子此法精妙绝伦!敢问这些符号,又是何用意?”
张梁笑道:“与方才的数字同理。以简单的符号替代雉、兔等文字,书写、演算起来便快捷许多,更能专注于数量关系本身,此乃‘代数’之思。”
辛毗与繁钦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震撼与折服。这不仅是知道一个答案,更是掌握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大方法。
心悦诚服之下,繁钦不禁追问:“公子学问,实深如渊海。不知除了所这几本算经之外,是否还有其它术算之书?我等今日得见,实在心痒难耐。”
张梁略带歉意地摇摇头,“此类书籍手稿,在下倒是还有,只是留在曲阳家中,此次南下,行囊有限,并未全部携来。”
他准备抛出钩子埋个饵,看能不能钓到鱼。颍川辛氏,虽然不如荀家陈家,但也是一方大族,辛毗辛评两兄弟也是名重一时。
两人闻言,脸上顿时一片惋惜。辛毗叹道,“竟是这样……可惜,可惜!曲阳虽远,他日若有机会,我定当亲赴冀州,拜会公子,定要好好见识一番术算之书与精妙新学!”
繁钦虽然没有说话,脸上的表情却赫然写着:“俺也一样!”
张梁拱手笑道,“月底之后,荀氏也会遣人与我北上冀州,二位若是有暇,也可一同出行。”
辛毗与繁钦闻言,虽心中向往,却也知此事非一时可成。
辛毗拱手道:“高堂在上,游必有方。曲阳远在千里之外,需从长计议。我等需先禀明家中尊长,方可定下行期。”
繁钦亦点头附和:“正是此理。还望公子勿怪,待我等妥善安排,必设法北上,与你切磋术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