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小年。
紫禁城迎来了入冬后的第一场雪。细碎的雪粒子打在琉璃瓦上,沙沙作响,像是无数春蚕在啃食桑叶。宫人们天不亮就起身扫雪,在主要宫道上撒上炭渣,生怕滑着了要去祭灶的皇上。
福临穿着新制的貂皮端罩,坐在十六人抬的礼轿上,看着轿外跪了一地的太监宫女。他们的辫子上都落满了雪,像是突然白了头。
祭灶的仪式繁琐而冗长。福临按照礼官的唱喏,一次次下跪、叩首、上香。香烟缭绕中,他看见多尔衮站在百官最前方,玄色朝服上五爪金龙张牙舞爪,比他自己袍服上的绣龙还要狰狞几分。
仪式进行到一半,忽然有个汉臣晕倒了。人群一阵骚动,很快又恢复平静。福临看见两个侍卫悄无声息地把那人拖走了,在雪地上留下两道深深的痕迹。
“皇上,请献爵。”礼官的声音把福临的注意力拉回。
他接过金爵,将酒缓缓洒在祭坛前。酒液在寒风中瞬间结冰,像一滴凝固的眼泪。
回到乾清宫,福临的手脚都冻僵了。孙氏赶紧递上手炉,又端来一碗热腾腾的奶茶。
“皇上快暖暖身子。”
福临捧着奶茶,忽然问道:“刚才晕倒的是谁?”
孙氏的手顿了顿:“是个汉臣,年纪大了,禁不住冻。”
“朕看他像是饿的。”福临想起那人凹陷的双颊,“听说很多汉臣的俸禄都拖欠了三个月了。”
孙氏没有接话,只是又给他添了件狐皮大氅。
这时,吴良辅进来禀报:“皇上,科尔沁部送年贡的使者到了,摄政王请皇上过去一趟。”
福临来到武英殿时,殿内己经摆满了各色贡品。珍贵的貂皮、东珠、鹿茸堆成了小山,但最引人注目的,是殿中央站着的一个蒙古少女。
她看起来和福临差不多大,穿着一身火红的蒙古袍子,脖子上挂着一串硕大的珊瑚项链。见福临进来,她不但没跪,反而好奇地打量着他。
“博尔济吉特氏参见皇上。”带队的蒙古亲王躬身行礼,又拉了拉少女的衣袖,“乌兰,快给皇上行礼。”
名叫乌兰的少女这才不情不愿地弯了弯腰,眼睛却一首盯着福临看。
多尔衮坐在一旁,难得地带着笑意:“科尔沁部今年进贡的猎物比往年多了三成,可见忠心。皇上,是不是该赏?”
福临点点头:“该赏。”
乌兰突然开口,说的却是生硬的满语:“皇上会骑马吗?”
殿内顿时安静下来。博尔济吉特亲王脸色发白,刚要训斥,福临却笑了:
“会。朕还会射箭。”
乌兰的眼睛亮了起来:“那皇上敢和我比试吗?”
“乌兰!”亲王吓得声音都变了。
多尔衮却哈哈大笑:“草原上的儿女,果然爽快!皇上,既然格格有这个兴致,不如明日就在南苑围场设个擂台如何?”
福临看着乌兰倔强的小脸,突然想起盛京草原上那些和他一起赛马的蒙古玩伴。
“好。”
第二天,南苑围场旌旗招展。八旗精锐分列两侧,正中搭起一座高台,铺着厚厚的红毡。
福临换上了一身戎装,小小的身躯裹在铠甲里,显得有些滑稽。但他挽弓的姿势却很标准——这是索尼这两个月严格训练的结果。
乌兰也换上了骑射装束,火红的袍子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