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必说各地武装军队需要更新武备,刀枪剑戟、火铳火炮,这样以来又多了许多的开支。
只怕是再怎么节约,每年的亏空也要到千万之巨。
“陛下尽可放心,此间种种皆以经由臣下幕府参谋核算。”
陈望躬身施礼,声音平稳有力,目光微垂,避开了隆武帝探询的视线
“如今天下之兵尚只有五十余万,此间改制,也会徐徐图之,军费支出暂时不过千万。”
“臣下还有诸多开源节流之策,足以支应国家运转。”
陈望并没有解释的想法。
清朝的顺治康熙年间,人口因为战乱大为减少,比起明末之时减少了数千万的人口。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仍然一年可以征上差不多三千万两左右的税赋。
足可以见这些士绅官宦们到底是贪下了多少的银钱。
而且这还是没有推行士绅一体纳粮,火耗归公这些举措的时候。
明朝很多的税赋,实际上都是收不上来的,商税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明初的时候,朱元璋为了恢复民生规定凡商税,三十而取一。
同时为了体恤百姓,又规定军民嫁娶丧祭之物,舟车丝布之类,皆勿税。
后面又定下了很多的日常用品免税。
明初商税收取,一年竟然只有二十万两。
《明神宗实录》记载的有一段话。
“云南原无茶税,惟永平府地方设有税课司,岁办该银一十六两。近该衙门题行考察,续奉诏旨,姑留升任。”
一府的茶,竟然只有一十六两,足以见税赋之低。
实际上明朝的正税并不高,但是地方各种名头的苛捐杂税却是多的如天上的繁星,小民没有背景,只能是被层层盘剥,以至于难以度日。
茶税商税,他陈望也要收的。
海贸暂且先放在郑芝龙的手上。
如今水师渐雄,等到明年开春,再有十数艘战船下水,他在郑芝龙那边的安排也差不多的妥当。
放任郑芝龙也就蹦?的时日已经不多了。
粗略估算,若是政令全部推行下去,不算海贸的收入,一年起码也有四千万两之巨。
哪怕是年支三千万两白银,也能存余千万两。
隆武帝的双目微眯,凝视着陈望波澜不惊的面容,试图从那张沉静如水的脸上窥探出些许端倪。
但是陈望的面容平静,自始自终没有变化,根本看不出任何的问题。
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
奉天殿内仍旧寂静。
不知道过去了多久的时间。
最终,隆武帝终于开口。
为这一次注定非比寻常的朝会敲下了终结的信号。
“准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