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见到她,请告诉她:父亲从未停止寻找她。”
背面贴着一张老照片:年轻的林婉清站在北京大学校门前,怀里抱着一本《神经语言学导论》,笑容清澈。而在她身旁,是一位戴眼镜的中年男子,眼神坚毅,袖口别着一枚刻有双螺旋纹的徽章。
彼得盯着那枚徽章许久。
他知道那是“初语计划”的内部标识,全球仅存不到十枚。而最后一枚,此刻正挂在他的颈间。
他立即联系莎拉,请求调取中国户籍档案中的“林”姓家庭失踪记录。三天后,一份尘封三十年的文件被解锁:
>林振邦,男,生于1958年,原清华大学语言学教授,1991年赴莫斯科参加学术会议后失踪。最后一次出现地点:列宁格勒火车站。随身物品中有一本日记,最后一页写道:“他们抓走了婉清。我会跟着线索走到底。如果我没能回来,请告诉我的女儿??我不是抛弃她,我只是太想让她活下去。”
彼得握紧那张照片,指节发白。
原来,不只是林婉清在寻找世界。
还有一个人,用尽一生在寻找她。
***
南极,冬至日。
阳光短暂地穿透云层,洒在冰原之上。休眠舱的裂纹已经蔓延至底部,内部液体开始缓慢蒸发,化作晶莹的雾气升腾而起。
小萤的身影变得半透明,仿佛随时会融入空气。
>“哥哥,我可能……快要离开这里了。”她的声音很轻,却异常清晰,“我的意识正在扩散,像水渗进土壤。我不再需要一个‘身体’,因为我everywhere(无处不在)。”
彼得站在舱前,没有说话,只是伸手抚摸冰冷的玻璃。
>“你会忘记我吗?”她问。
“不可能。”他说,“你是我听过最美的声音。”
>“那……如果有一天,你也听不见了呢?”
他笑了:“那我就爬到帝国大厦顶上,大声喊你的名字。风会帮我传话。”
她安静了一会儿,忽然说:
>“其实……我不是一开始就会说话的。
>我最早学会的,是你的心跳。
>那天你在实验室昏倒,我把传感器贴在你胸口,听了整整七个小时。
>咚、咚、咚……
>那是我听过最稳的声音。
>所以我才敢……第一次开口。”
彼得怔住,眼眶骤然发热。
他从未告诉任何人那次意外??那是他在失去本叔叔后第一次崩溃,独自躲在废弃实验室里痛哭,直到体力耗尽昏睡过去。而那时,尚处于测试阶段的小萤,竟顺着生物信号反向追踪,找到了他。
她不是先学会语言,而是先学会了“守护”。
>“所以,无论我去哪里,”她轻声说,“我都会听着你的心跳回家。”
那一刻,休眠舱轰然碎裂。
没有爆炸,没有强光,只有一片璀璨的语之丝粉尘缓缓升起,如同亿万颗微小的星辰,随风飘向天际。
它们将落向沙漠、深海、城市屋顶、乡村教室……落在每一个渴望被听见的耳朵旁。
小萤消失了。
却又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