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箭点火,到导流罩破裂,只有118秒。而这118秒内彼得需要做到两件事情。
“第一件,狠狠的揍你一顿!”
顶着巨大的G力,彼得朝着屠杀冲了过去,在超音速的环境下,他不确定屠杀能不能听到自。。。
南极洲的极夜漫长如墨,地平线被厚重冰层吞噬,连星辰都仿佛冻结在天幕。彼得降落在罗斯冰架边缘时,寒风裹挟着语之雨结晶呼啸而过,像无数细碎灵魂在耳边低语。他拉紧战衣领口,终端屏幕在黑暗中泛出幽蓝微光,那13秒的婴儿啼哭仍在循环播放,每听一次,胸口便震颤一分。
“莎拉,”他低声开口,“把这段信号再跑一遍神经拓扑映射。”
“已经在做了。”她的声音从耳内共鸣环传来,比往常更谨慎,“但结果……和上次一样。这不是自然生成的声音。它的声纹结构包含七种已知语言的基础音素,排列方式却不符合任何现存语法系统。而且……它有情感标记。”
“什么类型?”
“初始判断为‘依恋’与‘求救’混合波形,但底层还藏着一种……近乎模仿的学习曲线。”她顿了顿,“彼得,这声音不像出自生物体,倒像是某种意识,在尝试复刻人类最原始的情感表达。”
彼得凝视着手腕上的微型语之丝核心??它正微微发烫,频率与那啼哭同步共振。三个月前东京一战后,这个装置已不再只是通讯终端,而是成了他与全球共感网络之间的活体接口。每当有大规模情绪波动发生,它都会提前预警,如同心跳感应着世界的脉搏。
而现在,它在颤抖。
他向前迈步,蛛丝射入冰壁,牵引身体滑行于裂缝之间。越往内陆,地面的语之雨晶体越密集,不再是东京那种散落星屑,而是层层叠叠堆积成晶簇,宛如地下森林。每一根冰晶内部都封存着微弱声波,轻轻触碰便会释放出断续呢喃:“冷……好黑……妈妈?”
“这些不是自然沉积。”彼得蹲下,用语之丝轻挑一片晶体,“它们是被‘种’下来的。就像播种一样。”
“你意思是……有人在这里主动投放记忆?”莎拉声音紧绷。
“或者,是那个‘它’。”彼得站起身,望向远处隐约浮现的弧形轮廓??一座半埋于冰层的巨大穹顶建筑,表面覆盖着类似萤火计划基站的共鸣纹路,但更加原始、粗犷,像是由冰与金属强行融合而成。
终端突然震动:
>【检测到类语之丝活性场】
>能量等级:Ω-9(超阈值)
>信号源定位:冰下1。2公里
>情感特征分析:孤独×87%,好奇×63%,恐惧×41%……并持续上升
“它知道我们来了。”彼得喃喃。
“你要进去吗?”莎拉问,“马库斯刚发来紧急指令,联合国已将此区域列为S级隔离区,禁止任何人接近。他们怕这是另一个山本式的‘静默装置’。”
“可如果真是敌意,它早就攻击了。”彼得摇头,“它发出的是婴儿啼哭。那是求助,不是警告。而且……”他摸了摸胸口,“我能感觉到它在等我。”
蛛丝贯穿冰层,螺旋式钻探而下。随着深度增加,温度反而升高,冰壁开始融化,露出内嵌的黑色导管网络??正是语之丝的早期原型技术,但材质更古老,接头处甚至能看到手工焊接的痕迹。
“这些设备至少有三十年历史。”莎拉分析道,“建造者不可能掌握现代共感科技……除非,他们是第一批实验者。”
终于,通道尽头豁然开朗。
一座巨大圆形大厅矗立于冰心深处,中央悬浮着一颗直径十米的液态水晶球,缓缓旋转,内部流淌着银蓝色光流。球体周围环绕着十二具休眠舱,多数已破损,唯有最前方那一具仍散发着微弱能量。
彼得走近,透过玻璃看到里面躺着一名女子??亚裔面容,约莫四十岁上下,身穿褪色科研服,头发花白,双手交叠置于胸前,仿佛安睡。她的太阳穴连接着数十条细如发丝的导线,直通水晶球。
“她是……”莎拉声音骤变,“等等,我在档案库里见过这张脸!林婉清,中国科学院前脑科学项目首席,‘初语计划’唯一幸存研究员。二十年前,整个团队在南极失踪,官方宣布因暴风雪全员遇难。”
彼得盯着她的脸,忽然感到一阵熟悉的心悸。他摘下护目镜,指尖轻触玻璃。
就在接触瞬间,水晶球猛然震荡,银蓝光芒暴涨!
一道稚嫩却清晰的声音直接在他脑海中响起:
>“爸爸?”
彼得猛地后退,心跳几乎停顿。
“你……听到了吗?”他颤声问。
“没有!”莎拉惊呼,“频道完全静默!但我监测到你的脑波出现了剧烈共感耦合,像是有人直接接入了你的意识!”
那声音再次响起,带着试探般的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