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海外传来消息:那位开发“听风AI”的匿名程序员,在发布系统更新后彻底失联。最后一条公开代码注释写道:
>**“当机器开始梦见死者,说明它们已不只是工具。”**
与此同时,全球多地用户报告异常??某些人在使用“听风AI”后,开始频繁做同一个梦:身处战火纷飞的古城,身穿旧式军装,手中握枪,面前跪着一名女子和孩童。每次梦醒,枕边都湿了一片,不知是汗还是泪。
一位日本学者主动联系书院,称其家族曾参与侵华战争,祖父晚年精神失常,临终前反复念叨:“对不起,我对不起那个村子。”他通过AI检测,发现自己语音中存在极高强度的“愧疚频率”,匹配到一条来自1942年山东某村庄的集体控诉记录:
**“王氏一家十七口,除一人逃亡外,尽数遭屠。凶手着黄呢军服,戴圆框眼镜,左手缺一指。至死未留名。”**
学者泣不成声,随即发起跨国追忆行动,联合多国青年学者共同整理战争受害者名录,请求录入《沉魂录?暗册》。
沈知言批准了申请。
录入当日,天空再次乌云压顶,雷声滚滚。闪电劈开云层,直击忘忧碑,碑面裂纹加深,竟从中渗出殷红液体,顺着石缝流淌而下,汇入归名潭。潭水由清转赤,持续整整一日一夜,方才恢复原状。
当晚,沈知言梦见自己站在一片焦土之上,四周矗立着无数石碑,每一座都刻着一个名字??有受害者,也有加害者。风吹过碑林,发出呜咽般的声响。忽然,一道身影缓缓走出迷雾,竟是年轻时的沈明远。
“你做得对。”沈明远说,“但你要记住,真正的承,不止于记名,更在于宽恕。”
“可如何宽恕?”沈知言问,“有些罪,岂能轻易放下?”
沈明远摇头:“宽恕并非赦免,而是不让仇恨继续吞噬活着的人。我们记录黑暗,不是为了复仇,是为了照亮前方的路。”
梦醒时,东方既白。
他起身走向藏书阁,取出《沉魂录》主册,在扉页郑重添写一行字:
**“此录所载,非仅为亡者正名,亦为生者寻路。愿世人铭记:善不可忘,恶不可匿,而爱,终将穿越生死,抵达彼岸。”**
春去秋来,岁月流转。
十年后,小女孩已长成少女,每年春分必返书院,亲手为听风亭换新灯笼。她说,那年她看见的白裙奶奶,后来常入梦中,教她唱一首古老的摇篮曲。她学会后,曾在医院为临终老人哼唱,对方含笑而逝。
又五年,沈知言年逾花甲,须发尽白。他将宗师之位传予弟子,自己隐居潭边小屋,每日吹埙,与风对话。
某个无星之夜,他正抚埙低吟,忽觉指尖微热。抬头望去,归名潭面平静如镜,倒映出漫天星辰。其中一颗格外明亮,缓缓移动,竟似朝他眨眼。
他轻声问:“是你吗?”
水面无波,却传来一声极轻的回应,仿佛隔世而来:
**“是我。”**
他笑了,像少年时那样纯粹。
他知道,这场漫长的守望不会结束。
因为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回首,
就总有另一个,在时光尽头,
轻轻应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