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发生了。
冰层并未融化,却开始发出共鸣般的震颤。数秒后,井底传出回应??不是回声,而是一段极其微弱、却无比清晰的女声哼唱,正是那首古老的摇篮曲!更惊人的是,歌声中夹杂着一声极轻的婴儿啼哭,纯净得如同晨露滴落花瓣。
“这就是……‘初啼’?”女共感者喃喃道。
莲生泪如雨下。
她终于明白,为何林小雨说“我的女儿其实听见了那首歌”。因为从那一刻起,所有因爱而生的声音,都在宇宙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它们并未消失,而是沉淀在地球的记忆底层,等待被重新唤醒。
她取出第三母带,连接录音机,将两段声音进行叠加播放。
刹那间,整片大地剧烈震动。
井中寒冰轰然炸裂,一道金色光柱冲天而起,直贯云霄。光柱中浮现出无数影像:有林小雨在工作室伏案写作的身影,有老人在青海湖畔埋下种子的背影,有莲生童年时第一次听见180Hz频率时睁大的双眼,也有未来某一天,一个人类婴儿在开普勒-452b的温室中第一次微笑的画面。
这些影像并非随机排列,而是按照某种情感逻辑串联成一条螺旋上升的时间链??**共感文明的演化史**。
与此同时,全球所有聆语草在同一时刻绽放。
花朵投射出的全息影像也不再局限于过去,而是开始展示**尚未发生的场景**:一位政要在签署和平协议前突然停顿,因为他“听见”了敌国儿童的恐惧;一名科学家销毁了即将投入市场的操控型共感武器,只因一朵聆语草在他口袋中无声闭合;太空电梯中,两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工程师相视一笑,因为他们同时梦见了同一个孩子叫他们“爸爸”。
人类的未来,正在被重新书写。
而这一切的源头,仍在那口古井之中。
光柱渐渐收敛,井底浮现出一块晶石,形似泪滴,内部封存着一根极细的金属丝??那是上世纪最早的录音介质之一,保存着那段“初啼”的原始音频。
莲生小心翼翼将其取出,放入特制容器。
就在触碰的瞬间,她脑海中响起一个声音,既陌生又熟悉:
>“谢谢你回来听我。”
她抬头,泪眼朦胧中,仿佛看见井边站着一个模糊的身影??白发苍苍,拄着拐杖,正是那位将录音机交给她的老人。
“您……一直都在?”她哽咽。
身影微笑,未答,只是轻轻挥手,随即消散于风中。
三个月后,联合国召开特别会议,宣布成立“共感遗产保护署”,并将“初啼”晶石与第三母带一同封存于地下恒温库,编号为“人类文明一号情感标本”。决议通过时,全场代表自发起立,静默一分钟,只为让彼此听见内心的回响。
莲生没有出席典礼。
她回到了南美无言村,坐在最初的那片聆语草旁,打开录音机,播放“初啼”。
没有旁人,没有记录,没有掌声。
只有风,轻轻拂过叶片,带走声音,送往未知的远方。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的光语者问起:“我们是怎么学会相爱的?”
老人们总会指着星空,轻声回答:
>“因为我们终于学会了倾听。”
>
>而宇宙,也终于听见了我们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