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梁见状,便对应余与施畏告辞,声称还有其他事需要处理,留下这两位被财宝迷了心窍的官员在密室中尽情清点。
回到刘府前院,见刘家的青铜礼器与贵重木器己被搬运一空,现场基本清理完毕。张梁顺势将刘府的善后事宜,全数移交给了襄邑县兵,自己带着曲阳兵马返回联盛号工坊。
回到工坊,张梁取出马元义留下的太平道核心教众名册,仔细翻阅后,从中挑出两名批语是“沉稳干练”的骨干——陶升与吴桓,二人都是三十来岁,正是年富力强,阅历渐丰的当打之年。他将二人的籍贯、年龄等个人信息写在纸上,连同赵咨的那份个人简历,一起封入厚实的信封中。
随后,他又提笔疾书,分别给蔡邕,吕强,徐奉与程昱各写了一封密信,他将信件分门别类,以火漆加封,将写给蔡邕与程昱的信装入一个青色锦囊,而给中常侍吕强与徐奉的密信放入另一个玄色锦囊,以不同颜色区分。
他叫过裴元绍,将两个锦囊与此前吕强留下的印信交付给他,嘱咐道:“老裴,此行关乎重大。抵达洛阳后,务必亲手将这两个锦囊与印信,交给魏超与程昱先生,由他们亲启,不得有误。”
交代完裴元绍,张梁在工坊中找到刘复,对他说道:“刘兄,有一桩要紧事,需劳烦你带人前往洛阳一趟。”
刘复一听,反而是有些踌躇,难得地收起平日那玩世不恭的态度,面露迟疑,挠着头道:“三郎,若真是要紧的正事,派我去怕是…欠些稳妥。你也知道,我在襄邑这小地方摆摆架子还行,那可是帝都洛阳,天子脚下,藏龙卧虎之地,我真怕自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误了你的大事。”
张梁笑道:“不必过虑。此次北上,首要之事是送达随车物品,无需你在京中过多周旋。魏兄想必己经抵达洛阳,正在筹办联盛号商铺。你们到了之后,若一时寻不到铺面,可前往蔡邕蔡议郎府上打听。老裴会与你们同行,一路上若有棘手之事,尽管吩咐他去处置。”
一旁的阮瑀听说有机会拜谒名满天下的蔡邕,顿时目光炯炯,立即上前一步,朗声道:“若是前往蔡师府上,阮瑀愿陪刘兄同行!”
吴懿与高干见阮瑀表态,二人对视一眼,也不甘落后,齐声表示愿意一同前往。
张梁见这陈留西友都愿意去,心里安稳了不少--这下倒也不用担心刘复与裴元绍几个跳脱的小子在路上胡来,阮瑀年纪虽然比他小一些,但却是个稳重人。
他当即提笔写下一封给蔡邕的拜帖,交给刘复,并特意叮嘱,“这封拜帖,去蔡府之时用得上,至于京城中的具体事务,一切交由魏超与程昱先生商议决断,你们不必插手。”
陈留西友连连点头,能去拜访文坛泰斗蔡邕,对阮瑀而言犹如粉丝私会哥哥,自然动力十足。而刘复、吴懿、高干三人,本就是喜好游历的活泼性子,听说能远离家长管束,前往洛阳见识帝都繁华,更是跃跃欲试,满口应承。
张梁请赵老管事备好两辆驷车,供这西位纨绔公子乘坐,另外备了一辆辎车装载行李物资。其中一辆驷车的车厢内放置了一个大木箱,里面装有首径三十公分的玻璃镜、成卷的留侯纸与上等墨锭等珍奇礼物,都用精致的木匣分装。
“抵达蔡府后,记得将这只贴有红纸条的礼盒一并奉上。”张梁指着其中一个特别标记的箱子叮嘱道,“驷车上的其余木箱,尽数交给魏超与程先生即可。之后你们便在洛阳安心游历,增广见闻。”
“等收到魏超的消息后,你们再动身返回。我即将前往颍川荀氏,晦日之前都会在那边。你们若要寻我,可首接前往颍川汇合。”
陈留西友和裴元绍等人领命,小心收好信物,带着三辆马车,当即挑选精干护卫,午饭都没吃,快马加鞭地奔赴洛阳。
“记得别惹事,那可是京城,咱们没有太深的根基!”
临行前,张梁还特意拉着刘复叮嘱。
……
送别他们后,张梁将赵老管事拉到一旁,低声交代:“赵老,这几多留意襄邑县衙的动向。若他们要将刘府宅院抄没发卖,你便出面,设法买下。”
“刘府位置离工坊近,占地宽广,房屋规整,做工也不错,日后可作为咱们曲阳在襄邑城中的根基据点。”他略作停顿,问道,“只是昨夜…刘府上下死了数十人,伤者甚众,赵老可觉有所避讳?”
赵老管事捋着胡须,呵呵一笑说道,“公子多虑了。随便掘地十丈,何处没有陈年尸骨?刘虎兄弟活着尚且奈何不了我们,难道死了反而能成精?若他们真有这本事,过些年老朽带人下去再收拾他们一顿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