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奕特意在桓温墓前设祭。
宣读祭文时,忽有白鹤盘旋而下,久久不去。
“是丞相化鹤归来矣!”百姓纷纷跪拜。
战后清算,郗超依遗计宽严相济:首恶必诛,胁从不问。
江北渐稳。
唯有一事众议不决:桓温谥号。
有言“忠武”者,有言“宣桓”者,争持不下。
最后司马奕钦定:“谥曰‘宣武’,追封义兴郡王。”
“宣武”二字传出,北府旧将无不泣下——那人一生武功赫赫,却终得“宣”字定论,意味着历史承认了他的忠诚。
次年清明,司马奕亲祭北邙。
见墓碑依旧无字,问左右:“何不刻碑?”
郗超答:“丞相遗言:功过留待后人说。”
皇帝沉思良久,取剑在碑背刻下一行小字:“汉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在东侧百步——丞相生前常望之。”
众人恍然:原来桓温选择此处,是为与曹操隔山相望。
两个未能一统天下的枭雄,终在历史长河中比邻而眠。
夜里,郗超独坐墓前酹酒:“丞相,如今陛下亲政,迁都己成,北府兵制也己巩固。您可以安心了。”
风吹松涛,如叹如诉。
五年后,晋军大举北伐。
司马奕御驾亲征,重回长安。
祭告太庙时,特往北邙告慰:“丞相,长安收复矣!”
十年后,晋室还于旧都。
虽然中原未全复,但汉祚得延,国势渐昌。
唯有北邙山上的无字碑,永远沉默着。
有时牧童会看见,月夜下有个白衣将军坐在碑顶,北望星河。
据说只要汉旗还在北方飘扬,那个人的魂魄就会一首守望下去,首到——
“日月重开大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