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人,对于一斤海货五文钱的价格,你有何看法?”苏文转换了话题。
“老臣惭愧,对于商贾之事老臣不甚了解。”冯良才表情有些尴尬。
作为在朝堂上能呼风唤雨的权臣,他对权谋和儒学非常精通,却和大多数高高在上的大臣一样,不知道民间货物的价格。粮价关系到国计民生他是知道一些的,但也知道的不准确,因为古代的粮价非常不稳定,几乎是一天一个价。
因此苏文这个问题,他无法准确作答。
“渔民卖鱼其实不是商贾之事而是民生问题,因为海货是渔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苏文语气平静,“我大致了解了一下,他们在鱼市售卖的价格,大约在每斤十五文钱左右。”
“在鱼市每斤卖十五文,私底下却只卖五文钱一斤?”冯良才震惊。
“刚才那人的盆里起码有七八十斤海货,如果都拿到鱼市去卖,岂不是能赚一大笔?”张安澜惊讶,“照这么算的话,渔民的生活应该不差才对。就算不能发财,也能衣食无忧。”
“然而事实恰好相反,很多渔民活不下去,最终沦为海盗。”苏文道,“至于原因,你们认真想一下就该明白了。”
张安澜沉吟片刻:“我在当山贼之前做过山货买卖,在山货市场里有山霸,打到的山货要给山霸上供,莫非鱼市也有渔霸?”
“山霸收钱加上当地胥吏的压榨,本来卖十几文钱一斤的野味卖出去之后,实际到手的只有几文钱。再加上猎物并非天天都能打到,如果遇到豹子老虎等猛兽,还有生命危险。”
“正是这个原因。渔民受到渔霸、海霸的压榨,原本十五文钱一斤的海货,实际到手之后三五文。”苏文感叹这个世界的千疮百孔,简单的说,集权下的古代那是烂透了,自己想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必须各个方面都将其改变,“所以他们私底下在此处卖五文钱一斤海货,规避了渔霸、海霸、恶吏的盘剥,实际上是赚了的。俗话说宁上山莫下海,渔民打渔的危险比打猎更大。”
“没想到民生如此之艰!”冯良才感叹,“不过好在,翼州现在有了主公。整个天下的所有黑暗,都将会被主公彻底驱散。”
“属下替翼州千千万万百姓,感到庆幸。”张安澜道。
“在此地建立一个临时鱼市,规范买卖。任何渔霸、海霸,抓住即可扭送官府定罪。”苏文下令。说到这里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然后眉头紧锁。
长久时间没有说话,好似在思考什么问题。
“主公有何疑难,不妨给老臣说说,老臣帮您参详参详。”冯良才见状,说道。
我担忧的事情你能听得懂都算你牛逼,还帮我参详?苏文心中说道。
工人的最低工资是五十文一天,而鱼价却是五文钱一斤,这是典型的经济结构失衡。
价格的扭曲和市场失灵。
建筑业高速发展和渔业落后的不均衡。
这是‘荷兰病’的微缩版,你一个古人懂得起?
这个经济结构的失衡必须打破,否则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
比如说鱼价太低渔民收入不乐观,等他们都知道建筑工人工资高后,会纷纷放弃渔业,千方百计来参加到建筑业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