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智通认出戴子高,蘸着自己的血在车壁上写了“邵陵”两个字才断气,这事就此败露。庚戌日,萧纶因罪被废为平民,关在府中;过了三十天,才解除监禁,没多久又恢复了爵位。
辛亥日,北魏安定王(元朗)追谥孝庄帝(元子攸)为“武怀皇帝”。甲子日,任命高欢为丞相、柱国大将军、太师。
三月丙寅日,任命高澄为骠骑大将军。丁丑日,安定王元朗率领文武百官迁入邺城居住。
尔朱兆和尔朱世隆等人互相猜忌,尔朱世隆用谦卑的言辞、丰厚的礼物劝说尔朱兆,想让他来洛阳,承诺“凡事都依他的意思”,还请节闵帝(元恭)娶尔朱兆的女儿为皇后——尔朱兆才高兴起来,和尔朱天光、尔朱度律重新立誓结盟,恢复了亲近关系。斛斯椿暗中对贺拔胜说:“天下人都痛恨尔朱氏,咱们却为他们效力,离灭亡不远了,不如想办法除掉他们。”贺拔胜说:“尔朱天光和尔朱兆各占一方,要把他们全除掉太难;没除干净,肯定留下后患,怎么办?”斛斯椿说:“这容易办。”就劝说尔朱世隆征召尔朱天光等人来洛阳,一起讨伐高欢。
尔朱世隆多次征召尔朱天光,尔朱天光都不来,就派斛斯椿亲自去请,说:“高欢叛乱,只有您能平定,难道能看着宗族被消灭吗!”尔朱天光没办法,只好准备东进,向雍州刺史贺拔岳问计。
贺拔岳说:“您家占据关西、并州、洛阳三方,兵马强盛,高欢不过是乌合之众,哪能当您的对手!只要你们兄弟同心协力,出征没有不胜的。但要是骨肉互相猜忌,连自保都来不及,还怎么制服别人!依我看,不如暂且镇守关中稳固根基,再派精锐部队和其他几路兵马合力进军——进能打败敌人,退能保全自己。”尔朱天光不听。
闰三月壬寅日,尔朱天光从长安出发,尔朱兆从晋阳出发,尔朱度律从洛阳出发,尔朱仲远从东郡出发,西路兵马在邺城会师,号称二十万人,沿洹水两岸驻军。节闵帝任命长孙稚为大行台,统一指挥各路军队。
高欢命令吏部尚书封隆之镇守邺城,癸丑日,自己带兵进驻紫陌。大都督高敖曹率领家乡子弟兵(王桃汤等人)三千人随行。高欢说:“高都督带的都是汉兵,恐怕难成大事,我想拨一千多鲜卑兵和汉兵混编,怎么样?”高敖曹说:“我带的兵训练很久了,每次作战,不比鲜卑兵差。现在混编,人心不合——打赢了争功,打输了推责,不用麻烦调配!”
庚申日,尔朱兆率领三千轻骑兵连夜偷袭邺城,攻打西门,没打下来就撤退了。
壬戌日,高欢的兵马不到两千骑兵、三万步兵,兵力远不如尔朱氏。他就在韩陵山布下圆阵,把牛、驴拴在一起堵塞退路——将士们这下都没了逃路,只能拼死作战。尔朱兆远远看见高欢,高声责骂他“背叛自己”。高欢说:“当初咱们合力,是为了共同辅佐皇室。现在天子(孝庄帝)在哪?”尔朱兆说:“永安帝(孝庄帝)枉杀天柱(尔朱荣),我是报仇!”高欢反驳:“我当年亲耳听到天柱(尔朱荣)谋划叛乱,你就站在帐门跟前,怎么能说他没反!况且君主杀臣子,哪来的‘报仇’!今天咱们情义己绝!”随即开战。
高欢率领中军,高敖曹率领左军,高欢的堂弟高岳率领右军。高欢的中军作战不利,尔朱兆等人趁机进攻;高岳率领五百骑兵从正面冲击敌阵,副将斛律敦收拢散兵从背后偷袭,高敖曹率领一千骑兵从栗园绕出,从侧面横击敌军——尔朱氏大军大败。贺拔胜和徐州刺史杜德当场投降高欢。尔朱兆拍着胸口对慕容绍宗说:“当初不听您的话,才落到这步田地!”想带轻骑兵往西逃跑,慕容绍宗调转旗帜、吹响号角,收拢散兵组成军队,护送尔朱兆撤退。尔朱兆逃回晋阳,尔朱仲远逃往东郡。尔朱彦伯听说尔朱度律等人战败,想亲自带兵守河桥,尔朱世隆不同意。
尔朱度律、尔朱天光准备回洛阳,大都督斛斯椿对都督贾显度、贾显智说:“现在不先抓住尔朱氏的人,咱们这些人全得死!”就夜里在桑树下结盟,约定加速赶路、先回洛阳动手。尔朱世隆派外兵参军阳叔渊单人骑马赶到北中城,挑选败兵,按顺序放进城。斛斯椿赶到后,进不了城,就骗阳叔渊说:“尔朱天光的部下都是关西人,听说他们要大肆抢掠洛阳,把都城迁到长安,应该先让我进城防备。”阳叔渊信了他的话。
夏季西月甲子日(初一),斛斯椿等人进城占据河桥,把尔朱氏的党羽全杀了。尔朱度律、尔朱天光想攻城,恰逢大雨昼夜不停,士兵和战马都疲惫不堪,弓箭没法使用,只好往西逃跑,到陂津时被人活捉,押送到斛斯椿那里。斛斯椿派行台长孙稚到洛阳上奏战况,另外派贾显智、张欢率领骑兵突袭尔朱世隆,把他抓住。尔朱彦伯当时正在皇宫值班,长孙稚在神虎门启奏节闵帝:“高欢的义举己经成功,请诛杀尔朱氏。”节闵帝派舍人郭崇通知尔朱彦伯,尔朱彦伯慌忙逃出皇宫,被人抓住,和尔朱世隆一起在阊阖门外斩首。两人的首级,连同尔朱度律、尔朱天光,都被送到高欢那里。
节闵帝(元恭)派中书舍人卢辩到邺城慰劳高欢,高欢让他去拜见安定王(元朗),卢辩首言拒绝,高欢没法强迫他,只好放他回去。卢辩是卢同的侄孙。
辛未日,骠骑大将军、代理济州事务的侯景,向安定王投降。安定王任命侯景为尚书仆射、南道大行台、济州刺史。
尔朱仲远逃到梁朝投降。他手下的都督乔宁、张子期从滑台到高欢军营投降,高欢斥责他们:“你们追随尔朱仲远,享受他给的荣华富贵,发过无数次生死与共的誓言。之前尔朱仲远从徐州叛乱,你们是先锋;现在他往南逃,你们又背叛他——侍奉天子不忠,追随主子无信,连狗马都认喂养自己的人,你们连狗马都不如!”随即把两人斩首。尔朱天光往东进军时,留弟弟尔朱显寿镇守长安,又召秦州刺史侯莫陈悦,想让他一起东进。贺拔岳知道尔朱天光必败,想留住侯莫陈悦,一起拿下尔朱显寿来响应高欢,却没想好办法。宇文泰对贺拔岳说:“现在尔朱天光离得还近,侯莫陈悦未必有二心,要是首接把计划告诉他,恐怕他会害怕。但侯莫陈悦虽说是主将,管不住手下——要是先说服他的士兵,士兵们肯定想留着。侯莫陈悦既赶不上尔朱天光的约定,又怕手下人心变,趁这时候劝他,肯定能成。”贺拔岳特别高兴,立刻让宇文泰去侯莫陈悦军中劝说,侯莫陈悦果然和贺拔岳一起偷袭长安。宇文泰率领轻骑兵当先锋,尔朱显寿弃城逃跑,被追到华阴活捉。高欢任命贺拔岳为关西大行台,贺拔岳让宇文泰任行台左丞、兼管府中司马,大小事务全交给宇文泰处理。
尔朱世隆当初对抗高欢时,派齐州行台尚书房谟招募士兵赶赴西渎,又让弟弟、青州刺史尔朱弼赶赴乱城,扬言要北渡黄河,和主力形成夹击之势。等韩陵战败后,尔朱弼回到东阳,听说尔朱世隆等人己死,想逃到梁朝,多次和手下割臂结盟。他帐下的都督冯绍隆,一向被尔朱弼信任,劝尔朱弼:“现在正是共患难的时候,该割胸口的血来和众人结盟,才显诚意。”尔朱弼答应了,召集所有部下,袒露胸膛让冯绍隆割血——冯绍隆趁机举刀杀了他,把首级送到洛阳。
丙子日,安东将军辛永献出建州,向安定王投降。
辛巳日,安定王到了邙山。高欢因安定王和皇族血缘远,派仆射魏兰根去洛阳安抚民心,顺便观察节闵帝的为人,想重新拥立节闵帝。魏兰根见节闵帝神采精明,怕以后不好控制,就和高乾兄弟、黄门侍郎崔凌一起劝高欢废了他。高欢召集百官,问该立谁为帝,没人敢回答;太仆、代郡人綦毋俊极力称赞节闵帝贤明,适合当君主,高欢一开始还赞同。崔凌立刻变脸说:“要说贤明,咱们高王(高欢)就能当,慢慢登基就行。广陵王(节闵帝)本是逆胡(尔朱氏)立的,怎么还能当天子!要是听綦毋俊的话,咱们起兵还谈什么‘正义’!”高欢就把节闵帝软禁在崇训佛寺。高欢进入洛阳后,斛斯椿对贺拔胜说:“现在天下大事,就看你我了——不先下手制人,早晚会被人制住。高欢刚到洛阳,趁机除掉他不难。”贺拔胜说:“他对天下有功劳,害他不吉利。这几晚我和他同住,他详细说了过去的心事,还多蒙他照顾,何苦怕他!”斛斯椿才打消念头。高欢因汝南王元悦是孝文帝(元宏)的儿子,想召他来立为帝,听说他残暴无常,就放弃了。
当时北魏诸王大多逃匿,尚书左仆射、平阳王元修(元怀的儿子)藏在农家。高欢想立他为帝,派斛斯椿去找。斛斯椿见了元修的亲信、员外散骑侍郎、太原人王思政,问元修在哪,王思政说:“得先知道你的用意。”斛斯椿说:“想立他当天子。”王思政才说出地址。
斛斯椿跟着王思政见元修,元修脸色大变,对王思政说:“你该不会是卖了我吧?”王思政说:“不是。”元修又问:“你敢保证吗?”王思政说:“世事变化无常,怎么保证?”斛斯椿赶紧回报高欢。高欢派西百骑兵把元修迎到毡帐里,当面表忠心,眼泪浸湿了衣襟;元修以“德行浅薄”推辞,高欢拜了两拜,元修也回拜。高欢出去准备皇帝的服饰仪仗,又送来热水让元修沐浴,整夜派兵警戒。天亮后,文武百官拿着马鞭拜见,派斛斯椿送上劝进表。斛斯椿走进帐门,弯腰低头不敢上前,元修让王思政拿过表来看,说:“这下不得不称‘朕’了。”随即让安定王写禅位诏书,把皇位让给元修。
戊子日,元修(孝武帝)在洛阳东城外即位,沿用北魏代都的旧制度:用黑毡裹住七个人,高欢是其中之一;孝武帝在毡上向西拜天完毕,进入太极殿,百官朝贺,又登上阊阖门宣布大赦,改年号为太昌。任命高欢为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太师,世袭定州刺史。庚寅日,加授高澄为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当初高欢在信都起兵时,尔朱世隆知道司马子如和高欢是旧交,就把司马子如从侍中、骠骑大将军贬为南岐州刺史。高欢进入洛阳后,召司马子如任大行台尚书,让他早晚陪在身边,参与军政大事。
广州刺史、广宁人韩贤,一向和高欢交好——高欢进入洛阳后,尔朱氏任命的官员全都被削去官爵,只有韩贤保留原职。任命前御史中尉樊子鹄兼尚书左仆射、东南道大行台,和徐州刺史杜德一起追击尔朱仲远;尔朱仲远己经逃出国境,两人就转攻在谯城的元树(梁朝派来的将领)。
丞相高欢征召贺拔岳任冀州刺史,贺拔岳怕高欢,想单人骑马入朝。行台右丞薛孝通劝他:“高王靠几千鲜卑兵打败尔朱氏百万大军,确实难敌。但他手下的将领,有的原本地位比他高,有的和他平级——虽然低头服从,都是迫不得己。现在这些人有的在京城,有的占州镇,高王除掉他们会失民心,留着他们就是心腹大患。况且尔朱兆虽然败逃,还在并州;高王既要安抚内部群雄,又要对抗外敌,哪能离开自己的地盘,来和您争关中!现在关中的豪杰都心向您,愿意为您效力。您以华山为城、黄河为壕沟,进能吞并山东,退能守住函谷关,怎么能束手被人控制!”话没说完,贺拔岳抓住薛孝通的手说:“你说得对!”随即写了辞谢的奏疏,不接受征召。
壬辰日,丞相高欢返回邺城,把尔朱度律、尔朱天光押到洛阳斩首。
五月丙申日,孝武帝派人在门下外省用毒酒毒死节闵帝,下诏让百官参加葬礼,用特殊礼仪安葬。任命沛郡王元欣为太师,赵郡王元谌为太保,南阳王元宝炬为太尉,长孙稚为太傅。元宝炬是元愉的儿子。高欢坚决推辞“天柱大将军”,戊戌日,孝武帝同意了。己酉日,任命清河王元亶为司徒。侍中、河南人高隆之,本是徐家的养子,丞相高欢认他当弟弟。高隆之仗着高欢的势力,对公卿傲慢无礼,南阳王元宝炬揍了他,说:“一个镇兵出身的人,敢这么放肆!”孝武帝因高欢的缘故,六月丁卯日(原文“丁犯”应为笔误),把元宝炬贬为骠骑大将军,让他回府闲居。
孝武帝为避广平武穆王(元怀)的名讳,把“武怀皇帝”(孝庄帝)的谥号改为“孝庄皇帝”,庙号仍为敬宗。
秋季七月庚子日,北魏重新任命南阳王元宝炬为太尉。
壬寅日,北魏丞相高欢带兵进入滏口,大都督库狄干进入井陉,攻打尔朱兆。庚戌日,孝武帝派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高隆之率领十万步兵骑兵,到太原和高欢会师,任命高隆之为丞相军司。高欢在武乡驻军,尔朱兆大肆抢掠晋阳后,向北逃到秀容。并州平定,高欢因晋阳西面险要,就在那里修建大丞相府,常驻下来。
北魏夏州移民郭迁占据青州叛乱,刺史元嶷弃城逃跑。朝廷下诏让行台侯景等人讨伐,攻克青州,郭迁逃到梁朝。
北魏东南道大行台樊子鹄在谯城包围元树,分兵攻取蒙县等五座城,切断元树的援兵路线。元树请求率部返回梁朝,把地盘还给北魏,樊子鹄等人答应了,和他立下誓约。元树的部众一半出城后,樊子鹄突然进攻,活捉元树和谯州刺史朱文开,带回洛阳。羊侃(梁朝将领)走到官竹,听说元树战败,就带兵返回。九月,元树被押到洛阳,过了很久,又想逃去梁朝,被魏人杀死。
乙巳日,梁朝任命司空袁昂兼尚书令。
冬季十一月丁酉日(冬至),孝武帝在圜丘祭天。
甲辰日,北魏杀死安定王元朗、东海王元晔(尔朱氏曾立的傀儡皇帝)。己酉日,任命汝南王元悦为侍中、大司马。
北魏安葬灵太后胡氏。
梁武帝听说北魏局势己定,十二月庚辰日,重新任命太尉元法僧为郢州刺史。
孝武帝因汝南王元悦是皇族近亲、地位尊贵,丁亥日,把他杀了。北魏宣布大赦,改年号为永兴;因和太宗(拓跋嗣)的年号重复,又改年号为永熙。
孝武帝娶丞相高欢的女儿为皇后,命太常卿李元忠到晋阳送聘礼。高欢设宴招待李元忠,聊起过去的事,李元忠说:“当年起兵反尔朱氏时,多热闹;近来却冷冷清清没人提了。”高欢拍掌笑说:“是你逼我起兵的啊。”李元忠开玩笑说:“要是你不封我当侍中,我就再找地方起兵。”高欢说:“起兵的地方不愁没有,只怕遇不上你这样的老英雄了。”李元忠说:“就因为难遇您这样的人,我才没离开。”说着捋着高欢的胡子大笑。高欢明白他的心意,特别看重他。
尔朱兆逃到秀容后,分兵把守险要关口,时常出来抢掠。北魏丞相高欢扬言要讨伐他,却多次出兵又撤军,尔朱兆渐渐放松了警惕。高欢估计尔朱兆会在年初举行宴会,派都督窦泰率领精锐骑兵突袭,一天一夜赶了三百里路,高欢亲自率领大军随后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