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讲。”
“使君志在何方?”
刘备没有立刻回答。他走到窗前,推开一条缝隙,望着外面纷飞的大雪,声音低沉而坚定:
“吾志不在一城一地,而在安天下之民,复汉室之纲常。黄巾肆虐,群雄割据,百姓流离失所,白骨露于野。吾每念及此,夜不能寐。若得天时地利人和,必提三尺剑,扫清六合,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他说完,转身直视沮授:“此即吾志。公与以为如何?”
馆内一片寂静,唯有炉火噼啪作响。
沮授缓缓跪下,伏地叩首:“使君有此仁心,天下苍生之福也。授愿效犬马之劳,誓死辅佐,共成大业!”
刘备慌忙上前扶起:“得公与相助,犹鱼得水也!”
牛憨在一旁听得热血沸腾,忍不住跳起来大吼:“太坏了!俺就知道!只要真心待人,天下英才自然来投!”
众人皆笑,连一向严肃的沮授也不禁莞尔。
当晚,太守府设宴庆贺。新招贤才齐聚一堂,杯觥交错,其乐融融。刘备亲执酒壶,为每人敬酒致谢。王凯主持礼仪,进退有度;刘琰纵论时局,见解精辟;李七也被邀入席,虽拘谨不安,却满脸通红,激动难抑。
而最令人瞩目的,是沮授。
他不再是以客卿身份旁观,而是坐在刘备身侧,参与每一项议程。当谈及明年春耕计划时,他提出“屯田制”雏形:将荒地划分为公田与私田,鼓励流民垦荒,三年免税,五年分成,既可增粮,又能安民。刘备连连称善,当场命人记录施行。
饭罢归途,雪花依旧飘洒。
牛憨独自走在回馆的路上,怀里揣着今日记下的所有名字。七个竹简,每一个都代表着一份希望。他抬头望天,星空隐于云后,唯有一点微光穿透雪幕。
他忽然明白了一件事:所谓“贤才”,并不一定非要出身高贵、满腹经纶。有人擅算账,有人精手艺,有人懂辞令,有人通政务……只要心向善道,愿为百姓做事,便是真贤。
而他自己呢?
他低头看着自己粗糙的双手,那是砍过柴、磨过犁、搬过石的手。他曾以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直到遇见刘备,遇见田丰,遇见沮授,遇见一个个愿意相信他的人。
“俺也能做点事。”他喃喃道,“哪怕只是守个馆子,也要守住这份心意。”
翌日清晨,阳光破雪而出,照耀东菜城头。
招贤馆门前,告示焕然一新。除了原有的招募内容外,下方多了一行遒劲有力的墨字,乃沮授亲笔所书:
**“凡有志于惠民利国者,无论出身贵贱、技艺高低,皆可入此门。此处不问门第,只问初心。”**
消息传开,四方震动。
不出三日,应征者络绎不绝。有老农献改良耧车之图,有商贾愿捐资修路建仓,有游侠请求编入乡勇保境安民……甚至连隔壁徐州的几位学子,也冒着严寒徒步赶来。
东菜,这座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城,正悄然成为乱世中的一盏明灯。
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樵夫、一位名士、一群普通人,用最朴素的方式,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时代篇章。
风雪终将过去,春天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