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没打开文档,而是直接从抽屉里取出一封信??那是她母亲去年去世前写的遗书。里面有一段话,她从未对任何人提起:
>“砚秋,妈妈对不起你。当年你说班主任对你动手,是我让你闭嘴的。我说‘不要毁了一个好老师的人生’,可真正被毁掉的,是你。这些年,我每晚都梦见你在教室角落缩成一团……如果你还能原谅我,请替我说出来。”
李砚秋咬住嘴唇,眼泪无声滑落。
她拿起手机,点击【是】,输入第一行字:
>“我母亲临终前向我道歉。因为她曾让我沉默。”
而在城市边缘的一间出租屋里,周默蜷在电脑前,双眼布满血丝。
他已经连续工作三十六小时,终于破解了“心灵花园”APP的核心协议。这个看似温和的心理健康工具,实则内置一套隐蔽的认知干预系统。每当用户输入涉及创伤的关键词,AI便会启动“情绪稀释程序”,通过微弱的声波频率与视觉诱导,潜移默化地削弱记忆的真实性。
更可怕的是,部分高活跃用户会被标记为“记忆稳定器候选人”??这些人将接受进一步训练,成为新规则体系下的“劝导员”,去说服其他“不稳定个体”接受“和谐叙事”。
换句话说,他们正在批量制造新一代的守门人。
周默的手指停在键盘上,冷汗直流。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弹出推送。
他盯着那句话看了很久,久到呼吸都变得缓慢。
然后,他点下【是】。
>“我是最后一个离开那所学校的人。但我不是幸存者,我是被选中的‘清理者’。他们给我洗脑,让我相信自己逃出来了,让我忘记地下室里的尖叫……可我现在都想起来了。”
>
>“我不再害怕说出真相。因为我知道,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写下‘我记得’,这场实验就没有赢。”
与此同时,全市数百所学校的心理课堂陷入混乱。
老师们发现,原本温顺的学生突然举手提问:
“为什么APP让我们忽略某些想法?”
“如果我觉得痛苦是真的,为什么系统说我只是错觉?”
更有甚者,直接当众删除软件,并用投影仪播放林小满等人整理的证据包。
社交媒体开始爆炸式传播一段音频??是那位退休心理学教授颤抖的声音:
>“我们以为是在治疗创伤,其实是在制造集体失忆。那只黑猫,它是唯一的清醒者……它教会孩子们用纸条传递真相,所以我们才不得不烧了它……”
配图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实验室中央,一只瘦弱的黑猫被关在玻璃箱中,眼睛明亮如星。
舆论彻底失控。
官方紧急下架“心灵花园”APP,宣称其“存在技术漏洞”。但公众已不再买账。越来越多自称“前实验对象”的人站出来发声,讲述自己童年经历的诡异心理课程、无法解释的记忆断层、以及梦中反复出现的白色走廊与机械女声。
三天后,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
一名官员站在台上,语气严肃:“经初步调查,确有部分机构涉嫌违规开展青少年心理干预试验。目前相关责任人已被控制,后续将依法处理。”
台下记者疯狂追问:“是否承认存在‘记忆清除协议’?是否有学生因此受到不可逆伤害?”
官员沉默数秒,最终只说了一句:“我们会公布部分档案。”
当晚,政府官网放出第一批解密文件。
其中一份PDF的封面写着:
**《ProjectSakura(樱花计划)阶段性报告?绝密》**
内容显示,该项目始于十年前,目标是建立“可控的情绪净化模型”。实验分三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环境暗示(如特定铃声、气味、光影节奏)激活学生的潜意识服从机制;
-第二阶段:引入“象征性引导者”(代号“黑猫”),观察其对群体认知的影响;
-第三阶段:触发集体创伤事件(火灾模拟),测试“规则系统”能否有效封锁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