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不在乎。
只要能揪出幕后之人,区区肉体痛苦算得了什么?
就在这一刻,礼堂外,一道身影悄然离去。
那人披着黑色斗篷,帽檐压得很低,步伐稳健却不引人注意。穿过三条街巷后,他拐进一间废弃的小教堂,摘下帽子,露出一张年轻而清瘦的脸庞。
正是林晓。
她从怀中取出一枚晶莹剔透的水晶薄片,轻轻贴在额头上。片刻后,一段信息浮现于虚空:
【溯源令已触发,坐标反向追踪启动,预计68小时后定位施术者。】
林晓嘴角微扬:“来得正好。”
她轻声呢喃:“你们越是急于掩盖,就越会暴露。这场棋局,才刚刚开始。”
回到礼堂,李慕白正继续讲解《关于苦痛之力本质的若干看法》中的核心模型??“阈值共振理论”。
“简单来说,”他指着投影幕布上的一组波形图解释道,“每个人的苦痛之力都有一个‘激发阈值’,类似于电压中的击穿点。传统仪式之所以危险,是因为我们强行提升外部刺激强度,试图跨越这个阈值,结果往往导致神经系统崩溃。”
他切换画面,展示出一张全新的数学模型:“而爱因牛顿先生提出的方法,则是通过特定频率的内在震荡,使个体自身的能量场产生共振,从而在不破坏结构的前提下,自然跃迁至高维状态。”
台下有人举手:“老师,这种‘特定频率’是如何确定的?每个人的身体差异这么大,难道还能统一标准?”
“问得好。”李慕白赞许地点头,“答案是:不能统一。但可以通过动态反馈系统实时调节。比如,结合脑电波监测与生物磁场感应,构建个性化调谐算法。”
他又补充:“目前已有初步实验数据显示,使用该方法的受试者,安全激活率提升了%,且副作用显著降低。”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这意味着,过去被视为高危禁忌的“苦痛觉醒”,或将真正走向普及化、平民化。
一位年轻神官激动地站起身:“李老师!如果我们掌握了这套技术,是不是意味着普通人也能安全地获得力量?不再需要依附教会或学院?”
李慕白看着他,沉默两秒,然后郑重地点了点头:“是的。这就是它的意义所在。”
礼堂内陷入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难以抑制的欢呼。
可就在这片喜悦之中,林晓却悄然皱起了眉。
她注意到,李慕白在回答那个问题时,眼神有一瞬的迟疑。虽然转瞬即逝,但她确信自己没有看错。
他在隐瞒什么。
更准确地说,他所知道的,远比他说出来的多得多。
散场之后,人群久久不愿离去。有人围住李慕白追问细节,有人三五成群热烈讨论,还有人当场拿出纸笔开始演算公式,宛如朝圣者抄写经文。
洪娟挤到林晓身边,兴奋地说:“姐,你说咱们能不能也试试那个共振法?说不定我也能觉醒呢!”
林晓看了她一眼,淡淡道:“你想觉醒,是为了什么?”
“当然是为了变得更强啊!”洪娟理所当然地说,“有了力量,就能保护重要的人,做更多事,甚至……见到那位‘爱因牛顿’先生本人!”
林晓望着远处渐行渐远的李慕白背影,轻声道:“力量本身没有善恶,但它总会放大一个人本来的模样。贪婪者会更贪婪,仁慈者会更仁慈。如果你只是为了‘见一面’而去追求力量,那你永远见不到他。”
洪娟愣住,似懂非懂。
当晚,林晓独自返回居所。
那是一栋老旧公寓的顶层,窗户朝南,可以俯瞰半个城区。她点亮一盏油灯,取出一块古老的铜镜,口中默念咒语。
镜面泛起涟漪般的波纹,随后浮现出一行文字:
【身份锚定完成,目标人物:李慕白。关联线索:三年前西北矿区事故幸存者名单。进一步解锁需更高权限。】
林晓闭目凝神,指尖在镜面上划出复杂符文。随着最后一笔落下,铜镜骤然发烫,映出一幅模糊影像??
漆黑矿洞中,一名浑身是血的青年男子跪坐在废墟中央,双手捧着一本燃烧的笔记,口中吟唱着某种古老旋律。四周漂浮着诡异的光点,如同星辰环绕。
而在他身后,隐约可见一道模糊身影,身穿白袍,面容不清,却散发着令人窒息的威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