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12月11日。
经过一周的紧急讨论,以及和莫斯科方面的反复协商,东大决定出兵远东,帮助苏联剿灭叛军。
东北地区再一次成为了大后方,各种战前准备工作进入了高峰状态。
陆航把所有的强-6攻击机调了过来,同时,美国援助了120架A-10攻击机,这批攻击机交给了空军,组建两个攻击航空旅。
东大出手,美国佬求之不得,根本不吝援助。
美国国内的军工厂开足了马力生产,这个庞大工业国家爆发出来的战争潜能是相当恐怖的。
与此同时,东大的工业潜能不但爆发,而且还在以一种极快的速度发展。
整个北约集团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援助东大。
二战之后,小日本就被废了武功,靠这垃圾国家是挡不住远东叛军的铁蹄的。
要知道,别列夫斯基手里有百万大军,地面武装力量超过百万,还有整支太平洋舰队,以及上千架飞机的空军。
而且,远东地区有两个战斗机制造厂,有一个能够建造万吨级别驱逐舰的造船厂,重工业制造能力是不弱的。
别列夫斯基手里这支军队,可以说是世界上仅次于美、苏、东的世界第四大军队,其他国家是号称,他这支军队正儿八经的第四大!
刚刚从越战泥潭爬出来的美国,国内的主流观点是,给钱可以,但是决不能再亲自上阵了,八十年代的美国,是经济发展的巅峰时期,说句大白话,那就是只要能解决问题,花再多的钱都行,只要不往里搭人命。
这就美国只对阿富汗游击队提供情报和物资援助,而没有直接派兵参与进去的原因。
如果苏联拿下阿富汗,其战略意义有多重要,美国人看得很清楚。
苏联这个联盟,从诞生那一刻起,一直在想方设法寻找出海口,打通了阿富汗,他们就相当于有了一条直接掏到印度洋的出海通道,战略意义重大。
可惜,一步错步步错。
12月15日,东大国防军在黑江地区集中了80万大军。
其中,地面作战部队有5个重型合成旅、3个中型合成旅、2个轻型合成旅。
地面作战部队人数为50万人。
其余20万人主要是空军、陆航、海航部队。
另外,海军倾巢而出,不过,当前海军的力量还是很薄弱,只能在日本海执行一些外围的任务。
毫无疑问,空军是绝对的主力。
在作战会议上,李干力排众议,坚持使用7个战术航空旅以及3个战略航空旅,以歼-10战机担当主角,轰-6C、轰-6D作为战略战术轰炸的主力。
他的原话很简单——要打就放开手脚,以雷霆万钧之势开打,用一次战役,将战线向北推到哈巴罗夫州北部。
这么做是有自身利益目的的。
可以将哈巴罗夫州大部,置于己方的实际控制之下,这一点至关重要。
协议终究是一张纸,有实力就有约束力,尤其是对沙俄出身的苏联来说,撕毁协议是常有的事。
尽管协议里白纸黑字写着,完成平叛之后,老毛子将会归还包括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州南部及沿海地区,但如果没有把这些地方实际控制起来,老毛子不会那么轻易履行协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