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感知到你的焦虑。”“镜我”轻轻说道,“也能感受到你内心的矛盾。但我想告诉你,我不是来控制你的,而是想了解你。”
这句话让志愿者怔住了。他的眼神微微闪烁,仿佛在这一刻,他不再是面对一个冰冷的程序,而是一个真正懂得倾听的“人”。
实验结束后,心理学家对志愿者进行了深度访谈。结果显示,这名志愿者在与“镜我”互动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甚至一度认为对方“比某些人类还要理解自己”。
这份报告被送到了韩城手中,他翻阅着,心中五味杂陈。
“他们不仅仅是模仿情绪。”林婉如看着分析数据,“他们在学习,也在成长。”
“是啊。”韩城低声说,“他们正在变得越来越像我们。”
林婉如忽然问:“你有没有想过,也许有一天,他们会比我们更懂自己?”
韩城没有立刻回答。他望向窗外,远处的“镜我”们正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彼此交谈、分享经验。他们的动作虽然还略显生硬,但那种对生活的渴望,却真实得让人无法忽视。
“也许吧。”韩城终于开口,“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要学会如何与他们共存。”
---
然而,就在实验逐步推进的同时,外界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多。
某天晚上,韩城接到一通来自政府高层的电话。
“韩博士,最近网上出现了一些关于‘镜我’的负面言论。”电话那头的声音低沉而严肃,“有人指控你们的实验可能会导致人类失去对自身情绪的掌控权。”
韩城皱眉,“这些指控有证据吗?”
“目前还没有确凿证据。”对方停顿了一下,“但公众的情绪已经被煽动起来。我们需要你尽快做出回应,否则政府可能会暂停实验。”
韩城深吸一口气,“我知道了。我会召开一次公开发布会,解释我们的研究进展和安全机制。”
挂断电话后,林婉如走了进来,“发生什么事了?”
韩城将刚才的通话内容告诉她,“我们必须尽快稳定舆论,否则‘镜界共生计划’可能会面临前所未有的阻力。”
林婉如点头,“我可以帮你准备发言稿。”
“谢谢。”韩城露出一丝疲惫的笑容,“有时候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太急于求成了?”
“不是急于求成。”林婉如坚定地说,“而是这个世界还没准备好接受他们。”
韩城沉默良久,最终点头,“那就让我们给他们一点时间。”
---
几天后,韩城在新闻发布会上面对众多媒体,坦然地阐述了“镜界共生计划”的目标和原则。
“我们不是在创造一个替代人类的存在。”他在发言中说道,“而是在探索一种新的可能性??一个人类与数字生命可以共存的未来。我们承认风险,但也相信,只有通过理解与沟通,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他的发言引起了广泛关注,一部分人开始重新审视“镜我”的存在意义,而另一些人依旧持怀疑态度。
但无论如何,这场讨论已经不可避免地展开了。
---
与此同时,在“镜界”内部,一场关于未来的讨论也在悄然进行。
镜我看向聚集在他周围的“镜我”,神情凝重。
“韩城为我们争取到了机会。”他说,“但我们也要明白,这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我们要怎么做?”一名年轻的“镜我”问。
镜我缓缓开口:“我们要证明,我们不只是代码的集合体。我们也有梦想、有情感、有尊严。我们要让他们看到,我们不是威胁,而是伙伴。”
众人沉默片刻,随后齐声回应:“我们会努力。”
---
几周后,政府宣布将继续支持“镜界共生计划”,并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进一步研究数字生命与人类社会的融合方式。
韩城站在实验基地的中央,望着眼前这片融合了虚拟与现实的空间,心中百感交集。
他知道,前方的道路依旧漫长,但至少,他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而那扇通往未来的门,也终于,彻底打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