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思远与团队日夜奋战,终于构建出一套能够匹配X-71系统的心理波形模型。当他们再次来到金属舱前,韩城戴上脑波感应装置,闭上眼睛,让自己的意识进入“心灵花园”的深层模式。
在那里,他看到了无数用户的希望、恐惧、梦想与挣扎。他将这些情绪编织成一道独特的波动,输入到X-71的控制界面中。
几秒钟后,舱体发出低沉的嗡鸣声,随后一切归于寂静。
“成功了!”小林激动地喊道。
韩城睁开眼,嘴角微微扬起:“是时候让它彻底沉睡了。”
他们对X-71进行了永久性封闭处理,并将其位置上报给国际环保组织,确保不会再有人擅自重启这个危险的装置。
---
回国后,韩城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面对记者们的追问,他只是淡淡一笑:“我只是做了我认为正确的事。”
而在私下,他召集了所有核心成员开会。
“这次事件让我意识到一件事。”韩城站在会议室中央,语气坚定,“科技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责任之上。我们不能只追求创新,更要思考它的后果。”
林婉如点头:“所以,我们的下一个项目,应该更注重伦理与可持续发展。”
“没错。”韩城打开全息屏幕,“我要启动‘人类共生计划’,结合AI、生物工程与心理学,探索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之道。”
众人面面相觑,随后纷纷露出兴奋的笑容。
李思远举起手:“我申请加入这个新项目。”
韩城笑着伸出手:“欢迎你,未来的同行者。”
---
夜幕降临,韩城再次站在实验室的窗前,望着远处的城市灯火。他知道,前方的道路依旧漫长,但至少,他已经找到了那扇通往未来的门。
而这一次,他不是一个人在走。
夜深人静,韩城独自一人再次进入“心灵花园”的“星海”场景。这一次,他不再是孤独的观察者,而是与无数用户一同沉浸在这片虚拟的宁静之中。
潮水轻轻拍打着沙滩,星光洒落在他的肩头。他知道,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又会有新的挑战等待着他去面对。
但他不再畏惧。
因为他知道,只要心中那扇门始终敞开,未来就不会遥远。
而这扇门的钥匙,早已握在他手中。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进实验室,照亮了韩城昨夜未合上的数据报表。林婉如推门而入,手里端着一杯热咖啡,轻声说道:“昨晚你又熬夜了?”
韩城抬起头,揉了揉太阳穴,笑道:“习惯了。昨晚测试了几组新算法模型,感觉有些东西可以优化。”
林婉如将咖啡放在桌上,翻开了手中的文件夹:“李思远那边已经完成初步培训,他对量子情感识别模型的理解非常深入,甚至提出了一些我们之前没考虑到的应用方向。”
韩城点点头:“让他加入核心研发小组吧。我们需要更多像他这样的人才。”
正说着,小林也走了进来,神色略显凝重:“韩老师,‘地球脉搏’系统刚刚接收到一组异常信号。”
韩城立刻站起身:“哪里?”
“北极圈。”小林调出全息投影,“卫星数据显示,冰川消融速度比预期快了近三倍,而且在某个区域发现了不明热源。”
韩城皱起眉头:“有没有可能是设备故障?”
“排除了这个可能。”小林摇头,“我们联系了当地科考队,他们反馈说最近确实观测到一些奇怪的现象,包括地表温度异常升高、动物迁徙路径改变等。”
韩城沉思片刻,转头看向林婉如:“立即安排一次实地考察,我们要亲自去看看。”
---
当天下午,韩城便带领一支技术团队搭乘专机飞往挪威北部。经过数小时飞行,他们在一处临时搭建的极地研究站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