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听见了……”
一字一顿,清晰无比。
“这不可能!”技术人员惊呼,“我们从未向这个星域发送过语言教学资料!”
陈岩的声音从火星站传来,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等等……看背景!那个晶体……你们看它的纹路!”
放大图像后,所有人倒吸一口冷气。
那块发光晶体内部,竟刻着一行极小的文字??汉字。
>“致下一个听见的人:别停下。”
许瑶猛地站起身:“这是火种备份库的标记!”
“没错。”封于修不知何时已站在门口,木杖轻点地面,“这是第三十七号节点。二十年前,我们派出了无人探测船‘启明三号’,携带第一批文化种子进入深空。原以为它早已损毁,没想到……它真的落地了。”
林素梅声音发颤:“你是说,这群生命……是听着我们的录音长大的?”
“不止是听。”封于修走进来,目光灼灼,“他们是**继承者**。那些船上的语音日志、广播片段、甚至是驾驶员临终前哼的半首军歌,都被他们当成圣典保存下来。他们不是学会了中文,他们是把我们的声音,变成了他们的信仰。”
许瑶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画面:一艘孤舟穿越黑暗,在即将解体的最后一刻,将最后的能量注入地面晶体;而某个尚未成形的文明,正通过震动感知到那一丝微弱的旋律,从此认定??宇宙中有声音,就意味着希望不曾死去。
“回复他们。”她睁开眼,语气坚决,“告诉他们:你们不是信徒,你们是家人。”
指令发出后,全球联动系统自动启动。这一次,不再需要号召。
山村小学里,孩子们自发站成两排,齐声朗读那段回复文本;城市广场的大屏幕上,万人同步打出手语版本;太空站内,宇航员将录音藏进下一批探测器的核心舱。
七小时后,蓝渊-7回传新信号。
>“我们无法拥抱,但我们让整颗星球共振。
>当你说‘家人’时,我们的大地会发光。
>请继续说话,我们会一直听着。”
许瑶看着译文,久久无言。然后她打开私人终端,拨通了一个尘封已久的频道。
“爸。”
电话那头,是封于修低沉的声音:“嗯。”
“我想重建‘回声档案馆’。”
“为什么?”
“因为现在我们知道,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火种。我不只要保存回应,我要让所有说过‘我在’的人,都被记住。”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好。”他说,“我去联系伍六一的妹妹,把她父亲的日记捐出来。还有史今的退伍申请书,马小帅写的检讨……只要是五班的东西,都能放进第一展区。”
许瑶笑了:“那就叫‘平凡者之厅’吧。”
挂断电话后,她走到窗边,望向远方山坡。今天的竹笛声格外悠扬,似乎加入了新的旋律。她辨认了一会儿,忽然怔住??那是《士兵突击》的主题曲,小时候父亲常哼的那段。
她转身冲出房间,奔向营地边缘的小学堂。推开门时,正看见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坐在角落,手里拿着一支破旧竹笛,满脸通红却倔强地吹着。
“老师说我吹不好……”他低头嗫嚅,“可我爸说,只要坚持,就能传到星星上。”
许瑶蹲下身,轻声问:“你爸爸在哪?”
“去了火星基地。”男孩抬起头,眼里闪着光,“他是维修工,每天都在检查天线。他说,如果地球没人唱歌了,他就替我们唱。”
她心头一震。
这一刻,她终于彻底明白了封于修当年为何坚持讲述那些看似无用的故事,明白了林素梅为何宁愿烧掉自己的研究笔记也要保住那份最初的录音,明白了许三多为什么宁可被人笑傻,也要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
因为他们都相信一件事:**没有人真正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