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后(歷史)
永平十八年
立秋
班超杀死了北匈奴使者,把人头交给了鄯善王。
“如今北匈奴使者死在了贵国的地方,北匈奴必然不会罢休,不如投靠我们大汉,我们大汉可以驻军保护你们。”
鄯善王无奈,事已至此,只能投靠大汉,不然打不过北匈奴。
皇帝病危,帝国上下都关注著皇帝的身体,相比较之下,西域则没那么重要了。
北匈奴虽然不知道大汉皇帝病危的消息,但也能发现最近一年时间里,占据优势的大汉竟然没有发动进攻,而是被动防守。
这只能说明,汉廷的权力中枢正在发生著变化,所以无暇顾及边疆战事。
对此,北匈奴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他们趁机反攻西域。
西域许多国家反叛大汉,投靠北匈奴。
这种事也很正常,谈不上卑鄙无耻啥的。
小国本就如此,谁派兵来就投降谁。
春秋中后期的郑国不也一样么,楚国派军队来了,就投降楚国,晋国派军队来了,就投降晋国。
西域诸国也是如此。
汉军来了,就投降大汉,匈奴骑兵来了,就投降匈奴。
这跟道德无关,这本就是小国的生存之道。
耿恭困守疏勒城。
班超和苏茂(苏宸)第二次出使西域,却捲入了疏勒国的战爭。
疏勒城和疏勒国不是同一个地方,虽然都叫疏勒,但没有关係。
就好比中国和日本的中国地区,都叫中国,但没有关係。
疏勒城是车师国的一座城市。
疏勒国是西域的一个国家。
疏勒城不是疏勒国的城。
此前,疏勒国被龟兹人攻破,而龟兹人又臣服於北匈奴。
於是,班超设下鸿门宴,在酒宴上生擒了疏勒国的偽王,重新扶持前疏勒国国王的侄子【忠】为疏勒王。
鸿门宴战术还是很强大的,谁用谁知道!
不过
现如今,疏勒国周围的国家很多都臣服於北匈奴,他们联合起来攻打疏勒国。
班超苏茂(苏宸)留在盘橐城坚守,等待中原的援军。
又半年后(歷史)
建初元年(永平十九年)
立春
盘橐城
班超並不知道皇帝刘庄此时已经驾崩,仍旧使用永平年號,使用了根本不存在的永平十九年。
城內食物耗尽,许多士兵都感到飢饿。
关键时刻,苏茂(苏宸)建议道:“我有一个办法获得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