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皇上,先从内库借几万两银子救个急?”
听见大殿里有大臣这么说,杨睿捻着胡须的手一僵,差点把胡子揪下来。
是谁?
谁特么说的?
怎么不敢站出来明着说,站在人堆里躲躲藏藏,还有三品以上大员的样子么?
不怪杨睿生气,这些年一有这种事儿,下面的臣子就劝他用内库贴补国库。
陕甘蝗灾他拿出了一万两;
岭南、台风海水倒灌,他又拿出了一万两;
前年巴蜀地龙翻身,他又出了八千两;
甚至老二和老五封王,在金陵置办王府,他也从内库一个人贴补了三千两银子···
反正别管户部的国库出多少银子,他的内库或多或少都得拿出来一点。
先皇宾天时,在内库给他留下来的三十多万两银子,可特么的这二十年来不增反降,如今只有十五万两不到了,搞得他想把后宫两个房顶露窟窿的殿重新盖了都没钱,只能修修补补···
这次又是这样。
别管下面那三十来位三品以上大员分属几个派,只要有人一说起内库,肯定全都异口同声。
“陛下,如今阜阳事急,虽然单侍郎己做了应对,但若无粮食,二十万饥民一旦没有粥喝,恐立刻便要发生不测,还请陛下早做决定。”
这话看似什么都没说,但其实什么都说了。
“还请陛下早做决定···”
下边三十几人一起躬身,声音震得景阳宫都嗡嗡作响。
杨睿原本还一首挺首的脊背忽然塌了下来,了无生趣的抬了抬手。
“王瑾年,从朕的内库拿一万五千两银子给左尚书,用于购粮救灾···”
“着刑部、督察院、悬镜司立刻派出得力人手,把阜阳常平仓粮食不翼而飞之事查个水落石出,之后把吴震川押解进京,朕要亲自问问他···”
···
···
朝廷的事儿跟林洛没关系,他也没那个心思操心。
如今,林洛正在为了自己的事儿而苦恼。
一是他不知道要怎么去跟郡主和晋王说自己想兼祧,随后娶温仪宁的事情;一个是他没想到,他这次从阜阳拉回来的两千人,还真是五花八门,什么人都有。
当初他为了尽快招人,对外宣传的口号就是,不管是什么手艺,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就收。
回来后,他安排季伯常带着学堂的学童们分组,到这两千多流民中进行统计,统计结果拿过来以后,还真是让林大少开了眼了。
铁匠、木匠、银匠、篾匠、花匠、厨子、吹鼓手、酿酒工、轿夫、车夫这些常见的就不说了,林洛在统计册里还看到有人说自己是茶工。
阜阳那边产茶么?
猴魁是六安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