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堂上提出来,群臣皆能以各种理由推脱不办。
至于朝廷大事,更非他一言能做主。
皇帝金口玉言根本就是个笑话。
更重要的是,禁军统领都不是他的亲信。
边关将领更无一人,是他的嫡系。
下一道密旨让某位将帅进京勤王?
他的密旨根本走不出京城!
就算密旨能送出京城到达将领手中,那位将领也愿意勤王。他带领的兵也到不了大都,中途就被拦下,以谋反之罪被斩首。
还有勤王将领的粮草问题,更让这件事情成为妄想。
唯一的希望是藩王。
藩王有机会拥有粮草。
只可惜当今的各镇藩王也没有做大的,没有精锐的士兵,没有雄才大略者。
此外藩王如果有勤王的实力,就有取而代之的实力。
皇兄天佑皇帝的遗言‘吾弟当为尧舜’里面蕴含的‘禅让’之意,他又岂能不知?
如果只有皇兄一个人这么说他或许还领悟不了,但熙宗给皇兄的遗言也是这个,就算脑子再不灵光,也能猜出里面的深意吧。
只可惜,他面临了和皇兄一样的困局。
没有任何一方势力愿意接盘。
唯一有能力接盘的只有千年王家。
可王家有着可怕的眼界,他们不会接盘。
王家兴旺了千年,见过数次王朝更替,早就知道皇室最终会沦落到宗师被屠戮殆尽的下场。所以王家有强大的克制能力,他们从不染指皇权。
只是大量培养人才让王家子弟当郎中、侍郎等中下层职位,为王家谋实际利益。
连尚书他们都不当,害怕树大招风。
当然,千年王家的底牌,并不是那些中下层的实权官吏,而是一群中下层的领兵将帅。
这次要不是天佑皇帝和陈忠良己经做大,给了士绅沉重打击,局面即将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王家都不会下场。
那两位王姓子弟都不会担任兵部、吏部尚书。
收拾完局面之后,两位王姓尚书将会很快辞去尚书职位,再次潜入深海之中。
千年前有一位王家人试图染指皇位,结果下场很凄惨。
这个教训,己经铭刻在王家的骨髓里千年。
此外,崇信皇帝作为正统皇室血脉,皇位的正统继承人。
刚刚登上皇位,让他让出皇位来,内心多多少少有些不甘心。
他还很年轻。
祖宗的基业,又岂能拱手让人?
他幻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万岁爷,夜己深了,早点安歇吧,当心龙体啊!”旁边的伴读太监李承恩眼中含泪,语气中全是殷殷的关切。
李承恩之于崇信皇帝,就相当于陈忠良之于天佑皇帝。
也是从小照顾他,看着他长大的。
二人之情,超过了亲情冷漠的皇室的父皇和儿臣。
“朕批阅完这批奏折就去睡。”崇信皇帝头也不抬,继续看奏折。
自从登基之后,他的勤政超过了史上任何皇帝,每日批阅奏章到凌晨两三点,每天只睡两三个时辰,对嫔妃没有任何兴趣,一次也没有去过后宫,更不用说是宠幸妃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