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原因。”
“在王朝末年,经过两百年的土地兼并和积累,财富和粮食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士绅手里,形成了财富极致的畸形分配。”
“并且大部分粮食和财富被士绅藏于密室,不参与社会大流通。他们把财富用来修建园林,购买奢侈食物和金银玉器,用来过奢靡生活。对社会而言,劳动力和财富这两种基本生产要素陷入了瘫痪状态。于是,劳动力被抛弃。”
“主公在想什么?”看到苏文沉思,冯良才问道。
“没什么。”苏文摇摇头,“想到了一些历史问题。”
“主公,我倒是在想另外一件事情。”冯良才道。
“什么事情?”
“翼州府城里的百姓加上近郊百姓只有三万多人,算上偏远地方的百姓,大约七八万人。”冯良才道,“主公又要修建商业区、苏冯两家的府邸,还要修建居民区,还要让渔民打渔……简单的说,不是劳动力太多而是不足的问题。就算主公带来了六千外地百姓,也远远不够的。”
“这的确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苏文心想,你还不知道我还让人秘密修建兵工厂,组建水师,“翼州府的青壮的确太少了。”
“在任何时代,人口都极其重要。”
“一些王朝为了发展人口,甚至规定到了女孩一定年龄不结婚生子就要征税,甚至搞官配。”
“以翼州府现在百姓的生活情况,数年之后人口会成倍增长。不过,让百姓结婚生子之后,让下一代长大之后再当劳动力,实在是太慢了点。”
“因此老臣建议,翼州府可以接纳那些流民过来,当做劳动力。”冯良才提议。
“这是一个好提议,不过不是现在。在翼州府不能确保有绝对的实力,击退一切来犯之敌之前,绝不解除三个港口的封锁。”苏文坚决的摇摇头。
“主公真是稳啦!”冯良才听完一阵感慨,“老臣本来还心存一点侥幸,觉得可以解除封锁,毕竟大梁王朝皇帝和清流斗的太厉害,他们现在无暇过问翼州的事。主公的做法是不冒任何风险,主公的做法是对的,老臣收回刚才的建议。”
“对了,增设府试的事情,进展如何?”苏文问道,“我现在急需一批文官人才,去替我管理九县。”
“还请主公不要对府试报太大的希望。”冯良才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翼州地处偏远,能读得起书的大部分都是士绅子弟,主公己经抄没其家并将他们驱逐到无人海岛。周边各县的士绅也是主公将来抄没的对象,他们家的读书人也不可用。”
“主公可以用的读书人,只是少数小地主,寒门,和乡村宗族家供养的读书人。”
“这类读书人人数本来就少,还想从他们当中选拔出足以担任县令一职,执行主公诸般仁政的人才出来,难度有点大。”
“的确如此。”苏文点头,“但我现在己经是无人可用了。”
“主公无忧,关于文官人才的问题,老臣在数日之前,己经替主公办好了。”冯良才像是一头老狐狸一样摸摸自己的胡子,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
“你己经替我招揽到了一批文官人才?”苏文不禁瞪大了双眼,“快说说,他们都是什么人!”
“不知主公可曾听说过绍兴师爷!”冯良才开始卖起了关子。
“你替我招揽到了一批绍兴师爷?”苏文惊喜。
绍兴师爷是一批专门以师爷为职业的读书人。
师爷就是长官的幕僚,以精通刑名、钱谷、文书等政务而闻名。
古代的知州、县令是通过师爷团队,联合当地士绅架空州判、同州、吏目等下属官员的。而师爷需要极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必须要精通刑名、钱粮,还要精通人情世故、利益平衡。士绅拿不出这种专业人才,于是绍兴师爷这个职业便产生了。
简单的说,他们就是一群有专业素养、且能力出众的‘职业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