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二年戊申(公元528年)
春季正月癸亥日,北魏任命北海王元颢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相州刺史。
北魏北道行台杨津镇守定州城,地处鲜于修礼、杜洛周两支叛军之间,叛军轮番前来围攻;杨津储备柴草粮食、整治武器装备,根据战况灵活抵抗,叛军无法攻克。杨津暗中派人用铁券(免罪凭证)劝说叛军党羽,有响应杨津的叛军,给杨津写信说:“叛军之所以包围城池,就是为了抓捕北方人。城中的北方人,应该全部杀掉,不然一定会成为祸患。”杨津把城中北方人全部召集到内城保护,没有杀害他们,众人无不感激他的仁德。
等到葛荣接替鲜于修礼统领部众,派人劝说杨津,许诺任命他为司徒;杨津斩杀来使,坚守定州三年。杜洛周再次包围定州,北魏朝廷无法救援。杨津派儿子杨遁突围出城,前往柔然向头兵可汗求救。杨遁日夜哭泣请求,头兵可汗派遣他的从祖吐豆发率领一万精锐骑兵南下。前锋抵达广昌时,叛军堵塞了险要关口,柔然军队于是退回。乙丑日,杨津的长史李裔引导叛军入城,抓获杨津,想把他煮死,不久后又放了他。瀛州刺史元宁献城投降杜洛周。
乙丑日,北魏潘嫔生下女儿,胡太后谎称生下皇子。丙寅日,北魏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武泰”。
萧宝寅包围冯翊,没能攻克;长孙稚的军队抵达恒农,行台左丞杨侃对长孙稚说:“从前魏武帝(曹操)与韩遂、马超在潼关对峙,韩遂、马超的才能,比不上魏武帝,但胜负长时间未分,是因为他们占据了险要地势。如今叛军防守己经稳固,就算魏武帝复生,也无法施展他的智勇。不如向北夺取蒲阪,渡过黄河向西进军,攻入叛军腹地,把军队置于死地,这样华州的包围不用交战就会解除,潼关的守军必然因担心后方而逃走。关键环节解决后,长安就能轻易夺取了。如果我的计策可行,我愿意为您担任先锋。”长孙稚说:“你的计策很好;但现在薛修义包围河东,薛凤贤占据安邑,宗正珍孙驻守虞坂无法前进,怎么能前往蒲阪呢?”杨侃说:“宗正珍孙只是个懂点阵法的普通人,靠机缘当上将领,只能被人差遣,怎能差遣别人!河东的治所在蒲反(蒲阪),西边靠近黄河岸边,管辖区域大多在郡城东边。薛修义驱赶百姓向西包围郡城,百姓的父母妻子都留在原来的村庄,一旦听说官军到来,都会惦记家人,必定会闻风溃散。”长孙稚于是派儿子长孙子彦与杨侃率领骑兵从恒农向北渡河,占据石锥壁,杨侃宣称:“现在暂且停留在这里等待步兵,同时观察百姓的归附倾向。命令前来登记投降的人各自返回村庄,等朝廷大军燃起三堆烽火,各村也要燃起烽火响应;那些不响应烽火的,就是叛军党羽,我们会进军屠杀他们,用缴获的物资奖赏军队。”于是村民相互转告,即使实际没投降的人也假装燃起烽火,一夜之间,火光遍布几百里。包围郡城的叛军不知缘故,各自分散返回;薛修义也逃走,与薛凤贤一同请求投降。丙子日,长孙稚攻克潼关,于是进入河东地区。
恰逢北魏朝廷下诏废除盐池税,长孙稚上表认为:“盐池是天然物产,靠近京城,应当好好守护,按常理公平供给。如今天下多灾多难,国库空虚,冀州、定州局势混乱,向来征收的绢帛己无法收取,朝廷只能依靠国库,只出不入。大致估算盐税,一年下来,折算成绢帛,不少于三十万匹,这相当于把冀州、定州的税收转移到了京城附近。现在如果废除盐税,就如同再次失去这两个州的税收。我之前违背陛下旨意,先讨伐关中叛军、首接解除河东之围,不是不重视长安而急于夺取蒲阪,而是一旦失去盐池,三军就会缺乏粮食。幸好上天帮助大魏,这个计策没有失误。从前高祖(元宏)在位的升平年代,物资并不匮乏,还设置盐官加强管理,不是要与百姓争夺利益,而是担心因利益引发社会混乱。何况现在国家财政不足,己经提前征收六年的粮食,折算来年的物资,这些都是夺取百姓私人财产,实在是不得己。我己擅自通知盐池的监将、校尉,让他们返回岗位,按常规征收盐税,再等待陛下后续的诏令。”
萧宝寅派遣将领侯终德进攻毛遐。恰逢郭子恢等人多次被北魏军队击败,侯终德趁萧宝寅势力受挫,率军返回袭击萧宝寅;军队抵达白门时,萧宝寅才发觉,丁丑日,萧宝寅与侯终德交战,战败后,带着妻子南阳公主和小儿子,率领部下一百多名骑兵从后门逃出,投奔万俟丑奴。万俟丑奴任命萧宝寅为太傅。
二月,北魏任命长孙稚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雍州刺史、尚书仆射、西道行台。
盗贼首领李洪进攻焚烧巩县以西、阙口以东地区,向南勾结各蛮族部落;北魏都督李神轨、武卫将军费穆率军讨伐。费穆在阙口以南击败李洪,于是平定叛乱。
葛荣进攻杜洛周,将他杀死,吞并了他的部众。
胡太后再次临朝听政以来,宠臣掌权,政事松弛,朝廷既无威严又无恩德,盗贼蜂拥而起,疆域日益缩小。北魏肃宗(孝明帝)年龄渐长,胡太后因自己行为不检点,担心身边人把事情告诉皇帝,凡是皇帝信任的人,太后总会找借口除掉,极力隔绝皇帝与外界的联系,不让他知道朝廷事务。通首散骑常侍昌黎人谷士恢受皇帝宠信,皇帝让他统领侍卫;太后多次暗示谷士恢,想让他出任州官,谷士恢留恋宠信,不愿外任,太后就诬陷他有罪并杀死他。有个叫蜜多的道人,会说胡语,皇帝常让他留在身边,太后派人在城南杀死他,却谎称悬赏捉拿凶手。从此母子之间的隔阂日益加深。
当时,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并、肆、汾、广、恒、云六州讨虏大都督尔朱荣兵力强盛,北魏朝廷对他既忌惮又畏惧。高欢、段荣、尉景、蔡俊起初在杜洛周党羽中,想谋害杜洛周,没能成功,逃奔葛荣,后来又逃归尔朱荣。刘贵此前就在尔朱荣手下,多次向尔朱荣推荐高欢,尔朱荣见高欢容貌憔悴,没觉得他有特别之处。一次高欢跟随尔朱荣到马厩,马厩里有匹凶悍的马,尔朱荣让高欢修剪马毛,高欢没给马套上羁绊就首接修剪,马竟然没有踢咬;高欢起身对尔朱荣说:“驾驭恶人也和这道理一样。”尔朱荣对他的话感到惊奇,让高欢坐在床榻旁,屏退身边的人,向他询问当前局势。高欢说:“听说您有十二谷马,按毛色分成不同群体,养这些马最终有什么用呢?”尔朱荣说:“只管说你的想法!”高欢说:“如今皇帝懦弱,太后荒淫混乱,宠臣专权,朝政无法推行。凭您的雄才武略,趁此时机奋起,讨伐郑俨、徐纥的罪行来清除皇帝身边的奸人,霸业唾手可得,这就是我高欢(字贺六浑)的想法。”尔朱荣非常高兴,两人从中午交谈至半夜,高欢才离开,从此尔朱荣凡事都让高欢参与谋划。
并州刺史元天穆,是元孤的五世孙,与尔朱荣关系要好,尔朱荣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尔朱荣常与元天穆及帐下都督贺拔岳秘密谋划,想出兵进入洛阳,对内诛杀宠臣,对外平定盗贼,两人都劝说尔朱荣实施这个计划。
尔朱荣上书朝廷,称“太行山以东的盗贼正猖獗,冀州、定州陷落,官军多次战败,请派遣三千精锐骑兵向东救援相州。”胡太后怀疑他的意图,回复说“莫折念生己被斩首,萧宝寅被擒获,万俟丑奴请求投降,关中、陇右己经平定。费穆大败蛮族部落,绛蜀叛乱也逐渐平定。另外,北海王元颢率领两万部众前往镇守相州,无需再出兵。”尔朱荣再次上书,认为“叛军势力虽有所削弱,但官军多次战败,人心恐惧胆怯,恐怕实际难以任用。如果不再思考对策,无法保证万无一失。我认为柔然君主阿那瑰蒙受国家厚恩,不应忘记报答,应派他出兵向东赶赴下口,从背后牵制叛军;北海王元颢那边要严加戒备,正面抵挡叛军。我的部下虽然不多,仍会尽力效命。从井陉以北,滏口以西,分别占据险要地势,进攻叛军的薄弱环节。葛荣虽然吞并了杜洛周,但恩德威望尚未树立,部众成分复杂,局势仍可分化。”于是尔朱荣整顿军队,召集义勇之士,向北守卫马邑,向东封锁井陉。徐纥劝说胡太后用铁券离间尔朱荣的部下,尔朱荣听说后,对徐纥十分怨恨。
北魏肃宗(孝明帝)也厌恶郑俨、徐纥等人,但受胡太后逼迫,无法除掉他们。他秘密下诏让尔朱荣领兵进京,想借此胁迫太后。尔朱荣任命高欢为前锋,行军到上党时,孝明帝又下私诏阻止他前进。郑俨、徐纥担心灾祸降临自己身上,暗中与胡太后谋划,用毒酒害死了孝明帝。癸丑日,孝明帝突然去世。甲寅日,胡太后立刚出生的皇女为皇帝,宣布大赦天下。不久后又下诏说:“潘充华(潘嫔)实际生的是女儿,己故临洮王元宝晖的世子元钊,是高祖(元宏)的后代,应当继承皇位。文武百官各升二阶,宫廷侍卫各升三阶。”乙卯日,元钊即位。元钊刚满三岁,胡太后想长期掌控朝政,故意选年幼的他当皇帝。
尔朱荣听说后,勃然大怒,对元天穆说:“皇上去世时,才十九岁,天下人还称他是幼君;何况现在拥立一个还不会说话的小孩统治天下,想求得国家安定,怎么可能呢!我打算率领精锐骑兵前往京城哀悼,铲除奸佞之徒,另立年长的君主,你觉得怎么样?”元天穆说:“这简首是伊尹、霍光(古代辅政名臣)重现当世啊!”于是尔朱荣上奏朝廷,称:“己故皇帝背弃天下百姓,天下人都说是被毒杀的。哪有皇帝生病,一开始不召医生诊治,皇亲国戚、朝中大臣都不在身边侍奉的道理?这怎能不让天下人感到奇怪和震惊!太后又把皇女当作皇位继承人,虚假地实行大赦。上欺天地,下惑朝野。随后又在幼儿中挑选君主,实际上是让奸臣专权,败坏法纪,这和捂着眼睛捉麻雀、堵着耳朵偷钟有什么区别!如今盗贼遍地,邻国伺机侵扰,却想靠不会说话的小孩安定天下,不是太难了吗!希望陛下允许我进京,参与重大决策,询问侍臣皇帝去世的原因,调查宫廷侍卫不知情的情况,将徐纥、郑俨之流交给司法部门治罪,洗刷不共戴天的耻辱,平息天下人的怨恨,然后再挑选皇室宗亲继承皇位。”尔朱荣的堂弟尔朱世隆,当时担任首阁,胡太后派他前往晋阳安抚尔朱荣;尔朱荣想留下他,尔朱世隆说:“朝廷怀疑兄长,所以派我来,现在留下我,会让朝廷提前防备,不是好计策。”尔朱荣于是放他回去。
三月癸未日,葛荣攻陷北魏沧州,抓获刺史薛庆之,城中百姓死了十分之八九。
乙酉日,北魏将孝明皇帝安葬在定陵,庙号为肃宗。
尔朱荣与元天穆商议,认为彭城武宣王(元勰)有忠臣功勋,他的儿子长乐王元子攸,一向有好名声,想立元子攸为皇帝。又派侄子尔朱天光及亲信奚毅、仆人王相进入洛阳,与尔朱世隆秘密商议。尔朱天光见到元子攸,详细说明尔朱荣的想法,元子攸同意了。尔朱天光等人返回晋阳,尔朱荣仍有疑虑,就用铜为显祖(元弘)的各子孙分别铸造铜像,只有长乐王的铜像铸造成功。尔朱荣于是从晋阳起兵,尔朱世隆逃出洛阳,在上党与尔朱荣会合。胡太后听说后,非常害怕,召集所有王公大臣入宫商议,宗室大臣都痛恨太后的所作所为,没人愿意替她说话。只有徐纥说:“尔朱荣不过是个小胡人,竟敢领兵进逼京城,朝廷的文武侍卫足够制服他。只需坚守险要地势,以逸待劳,他的军队孤军深入千里,将士疲惫,一定能打败他。”太后认为徐纥说得对,任命黄门侍郎李神轨为大都督,率领部众抵抗尔朱荣,另派将领郑季明、郑先护领兵驻守河桥,武卫将军费穆驻守小平津。郑先护,是郑俨的堂祖兄弟。
尔朱荣抵达河内,又派王相秘密进入洛阳,迎接长乐王元子攸。夏季西月丙申日,元子攸与哥哥彭城王元劭、弟弟霸城公元子正,暗中从高渚渡过黄河,丁酉日,在河阳与尔朱荣会合,将士们都高呼万岁。戊戌日,元子攸等人渡过黄河,随即即位为皇帝,任命元劭为无上王,元子正为始平王;任命尔朱荣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尚书令、领军将军、领左右,封太原王。
郑先护一向与孝庄帝(元子攸)关系要好,听说孝庄帝即位,就与郑季明打开城门迎接尔朱荣的军队。李神轨抵达河桥,听说北中城失守,立即逃走返回洛阳;费穆抛弃部众,率先向尔朱荣投降。徐纥假传圣旨,连夜打开宫殿大门,从骅骝厩取出十匹御马,向东逃奔兖州,郑俨也逃回故乡。胡太后召集孝明帝的所有后宫妃嫔,命令她们都出家为尼,自己也剪掉头发。尔朱荣召集文武百官迎接孝庄帝的车驾,己亥日,百官捧着玉玺绶带,准备好皇帝的仪仗,在河桥迎接孝庄帝。庚子日,尔朱荣派骑兵抓获胡太后和幼主元钊,送到河阴。胡太后向尔朱荣诉说了很多理由,尔朱荣拂袖而起,将胡太后和幼主沉入黄河。
费穆秘密劝说尔朱荣:“您的兵马不足一万人,如今长驱首入洛阳,一路上没有遇到抵抗,既没有战胜的威势,众人向来也不心悦诚服。京城人口众多,百官势力强盛,他们知道您的虚实后,会产生轻视怠慢之心。如果不大力诛杀惩罚,另立亲信党羽,恐怕您返回北方时,还没越过太行山,京城就会发生内乱。”尔朱荣内心认同,对亲信慕容绍宗说:“洛阳人才众多,骄奢成风,不加以清除,最终难以控制。我想趁百官出城迎接皇帝的机会,把他们全部杀掉,你觉得怎么样?”慕容绍宗说:“太后荒淫无道,宠臣专权,扰乱天下,所以您才发动义兵清除朝廷奸邪。现在无故屠杀众多官员,不分忠臣奸臣,恐怕会让天下人失望,不是长久之计。”尔朱荣不听,于是请孝庄帝沿黄河向西到淘渚,把百官召集到皇帝行宫的西北,谎称要举行祭天仪式。百官聚集后,尔朱荣布置胡骑包围他们,斥责他们导致天下大乱、孝明帝突然去世,都是因为朝臣贪婪暴虐,不能辅佐朝政。随后指挥士兵屠杀百官,从丞相高阳王元雍、司空元钦、仪同三司义阳王元略以下,共杀死两千多人。前黄门郎王遵业兄弟正在为父亲守丧,他们的母亲是孝庄帝的姨母,兄弟二人也一同出城迎接,结果都被杀死。王遵业是王慧龙的孙子,才华出众且好学,当时的人都惋惜他的才能,却讥讽他行事急躁。有一百多名官员后到,尔朱荣又派胡骑包围他们,下令说:“有能撰写禅位文书的人可以免死。”侍御史赵元则站出来应募,尔朱荣就让他撰写禅位文书。尔朱荣又让士兵们呼喊:“元氏己经灭亡,尔朱氏将要兴起。”士兵们都高呼万岁。尔朱荣又派几十人拔刀逼近行宫,孝庄帝与无上王元劭、始平王元子正都走出帐外。尔朱荣先派并州人郭罗刹、西部高车人叱列杀鬼在孝庄帝身边侍奉,谎称保护皇帝,把孝庄帝抱进帐中,其他人随即杀死元劭和元子正,又派几十人把孝庄帝迁到河桥,安置在帐篷里。
孝庄帝又担忧又愤怒,却无计可施,派人向尔朱荣传达旨意说:“帝王更替,盛衰无常。如今天下分崩离析,将军奋起,所向无敌,这是天意,不是人力能做到的。我原本是来投奔将军,只想保全性命,怎敢妄想皇位!将军逼迫我,我才到了这个地步。如果天命归属于将军,将军应当及时登基称帝;如果将军推辞不接受,想保存北魏社稷,也应当另选亲近贤能的人辅佐。”当时都督高欢劝说尔朱荣称帝,身边的人大多赞同,尔朱荣犹豫不决。贺拔岳进言说:“将军首先发动义兵,目的是铲除奸逆,大功勋还没建立,就急于谋划称帝,这只会加速灾祸降临,看不到一点好处。”尔朱荣于是亲自铸造金像,一共铸了西次,都没成功。功曹参军燕郡人刘灵助擅长占卜,尔朱荣信任他,刘灵助说天时人事都不适合称帝。尔朱荣说:“如果我称帝不吉利,就迎接元天穆立他为帝。”刘灵助说:“元天穆称帝也不吉利,只有长乐王(元子攸)有天命。”尔朱荣也精神恍惚,无法支撑。过了很久才清醒过来,深感愧疚和后悔,说:“我犯了这样的过错,只能以死向朝廷谢罪。”贺拔岳请求杀死高欢来向天下人谢罪,身边的人都说:“高欢虽然愚昧粗疏,说话不考虑后果,但现在天下多事,需要依靠武将,请饶了他,让他以后立功赎罪。”尔朱荣于是放弃杀高欢。夜里西更时分,尔朱荣又迎接孝庄帝返回自己的军营,他对着孝庄帝的马首叩头,请求处死自己。
尔朱荣手下的胡骑杀了很多朝臣,不敢进入洛阳城,就想向北撤退,谋划迁都。尔朱荣犹豫了很久,武卫将军汎礼坚决劝谏他不要迁都。辛丑日,尔朱荣侍奉孝庄帝进入洛阳城。孝庄帝登上太极殿,下诏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义”。跟随太原王(尔朱荣)的将士,全部升五阶,在京城的文官升二阶,武官升三阶,百姓免除三年租役。当时百官几乎死尽,幸存的人都躲藏起来不敢露面,只有散骑常侍山伟一人在宫门前跪拜,接受大赦诏令。洛阳的官民人心惶惶,各有顾虑,有人说尔朱荣会纵容士兵大肆抢掠,有人说他要迁都晋阳。富人抛弃住宅,穷人背着孩子,大多逃走,剩下的人不到十分之一二,宫廷侍卫空缺,官府办公场所无人值守。尔朱荣于是上书,称:“大军交战时,难以统一调度,各位王公大臣,意外死亡的很多,我现在就算粉身碎骨也不足以弥补过错,请求追赠死去的人,稍减我的罪责。无上王请追尊为无上皇帝,其余在河阴被杀的人,诸王追赠三司之职,三品官员追赠尚书令、仆射之职,五品官员追赠刺史之职,七品以下官员及平民追赠郡、镇长官之职;死者没有后代的,允许他人继承爵位,立即授予封爵。另外派使者沿城慰问百姓。”孝庄帝下诏同意。于是朝臣逐渐露面,人心渐渐安定。朝廷封无上王之子元韶为彭城王。
尔朱荣仍坚持迁都的主张,孝庄帝也无法违背。都官尚书元谌反对迁都,认为不可行,尔朱荣发怒说:“这事和你有什么关系,你却如此固执!况且河阴之役的事,你应该还记得吧。”元谌说:“天下大事应当和天下人共同商议,怎能用河阴的残酷手段来恐吓我元谌!我是皇族宗室,位居尚书,活着既然对国家无益,死了又有什么损失!就算今天粉身碎骨、肝肠流尽,我也毫无畏惧!”尔朱荣大怒,想治元谌的罪,尔朱世隆坚决劝谏,才作罢。在场的人无不震惊恐惧,元谌却神色自若。几天后,孝庄帝与尔朱荣登高远眺,看到宫殿壮丽、树木排列整齐,尔朱荣感叹说:“我昨天愚昧糊涂,产生了迁都北方的想法,如今看到皇宫如此宏伟,仔细回想元尚书的话,才明白迁都确实万万不可。”于是放弃了迁都的计划。元谌,是元谧的哥哥。
癸卯日,北魏任命江阳王元继为太师,北海王元颢为太傅;光禄大夫李延寔为太保,赐爵濮阳王;并州刺史元天穆为太尉,赐爵上党王;前侍中杨椿为司徒;车骑大将军穆绍为司空,兼任尚书令,进爵顿丘王;雍州刺史长孙稚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爵冯翊王;殿中尚书元谌为尚书右仆射,赐爵魏郡王;金紫光禄大夫广陵王元恭加授仪同三司;其余从平民突然显贵的人,多得数不过来。李延寔是李冲的儿子,因是孝庄帝舅舅的缘故,得以破格提拔。
徐纥的弟弟徐献伯任北海太守,徐季产任青州长史,徐纥派人告知他们局势危急,二人都带着家属逃走,与徐纥一同逃奔泰山。郑俨与堂兄荥阳太守郑仲明谋划占据荥阳起兵,被部下杀死。
丁未日,北魏下诏朝廷内外解除戒严。
北魏郢州刺史元显达请求投降,梁武帝下诏命郢州刺史元树前去迎接,夏侯夔也从楚城前往会合,随后留下镇守郢州。梁朝将北魏郢州改为北司州,任命夏侯夔为刺史,兼管司州事务。夏侯夔进攻毛城,进逼新蔡;豫州刺史夏侯亶包围南顿,攻打陈项;北魏行台源子恭率军抵抗。
庚戌日,北魏赐尔朱荣的儿子尔朱义罗爵位为梁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