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熊猫小说网>资治通鉴白话版>梁纪五公元519年523年

梁纪五公元519年523年(第1页)

梁武帝天监十八年己亥,即公元519年。

春季正月甲申日,梁武帝任命尚书左仆射袁昂为尚书令,右仆射王暕为左仆射,太子詹事徐勉为右仆射。

丁亥日,北魏孝明帝颁布诏书,称:“皇太后临朝执政,将近六年,今后朝廷颁布政令,一律以‘诏’的名义向天下发布。”

辛卯日,梁武帝前往南郊举行祭祀典礼。

北魏征西将军、平陆文侯张彝的儿子张仲瑀呈上密封奏章,请求修订官员选拔制度,限制武将晋升,不让他们进入清贵的官员行列。这一请求引发武将不满,街头巷尾全是指责声,有人还在大街上张贴告示,约定时间集合,要去屠杀张彝全家;但张彝父子却毫不在意,没有防备。

二月庚午日,近千名羽林、虎贲武士一同前往尚书省辱骂,想找张仲瑀的哥哥、左民郎中张始均,却没找到,就用瓦片、石块砸尚书省的大门;朝廷上下都吓得不敢出声,没人敢制止。随后武士们又拿火把点燃路上的柴草,以木棍、石块为武器,首接冲进张彝家中,将张彝拖到堂下,肆意殴打侮辱,呼喊声震天动地,还烧毁了他家的房屋。张始均翻墙逃跑后,又返回向武士们下拜,请求保全父亲性命,武士们却上前殴打他,还把他活活扔进火里。张仲瑀受重伤后侥幸逃脱,张彝只剩一口气,两天后就去世了。这件事震惊了朝野上下。

胡太后只逮捕并处斩了羽林、虎贲中八个带头行凶的人,其余参与的人没有再追究。乙亥日,朝廷宣布大赦,安抚人心,还下令允许武将按资历入选清贵官职。有见识的人都知道,北魏即将陷入动乱。

当时朝廷空缺的官职少,而等待选拔的人多,吏部尚书李韶因无法公平铨选官员,引发众人抱怨;朝廷于是改任殿中尚书崔亮为吏部尚书。崔亮上奏制定新的选拔制度,不管人才是否贤能,只按官员停职、解职后的年限来排序,长期得不到晋升的人都称赞他有能力。

崔亮的外甥、司空咨议刘景安写信给崔亮,说:“商周时期通过乡塾选拔人才,两汉时期由州郡推荐贤能,魏晋沿用旧制,又设置中正官(负责品评人才),虽然这些制度不算完美,但十人中能选出六七人合格的。如今朝廷选拔人才,只看文章辞藻,不看实际治理能力;考察孝廉只论儒家经典的章句解读,不涉及治国之道;中正官不考察人才的品行和才能,只空谈家族姓氏高低。这样一来,选拔人才的途径不宽广,筛选的标准也不精准。舅舅您负责官员选拔,本该改革这些弊端,为何反而制定‘停年格’(按年限选拔)来限制人才?这样下去,天下读书人谁还会努力修养品行、追求名声呢!”

崔亮回信说:“你说的话很有道理。我这次制定‘停年格’,是有原因的。古今情况不同,处事方式也需根据时代调整。过去子产(春秋时郑国大夫)铸造刑书来解决旧弊,叔向(春秋时晋国大夫)却用传统礼法指责他,这和你用古代礼制来质疑应急措施,有什么区别呢!”

洛阳令、代郡人薛琡上书说:“百姓的性命,掌握在地方长官手中。如果选拔官员只看任职年限,不考察能力高低,就像大雁排阵、鱼儿贯行一样机械,只需一个小吏拿着名册点名就行,何必要几个人来负责选拔,还说什么‘铨衡’(选拔人才的重任)呢!”奏章呈上后,朝廷没有回复。后来薛琡请求面见皇帝,又上奏“请让王公贵族推荐贤能之人补充郡县官员”,朝廷下诏让公卿大臣商议,最终也不了了之。之后甄琛等人接替崔亮担任吏部尚书,都觉得“停年格”对自己方便,就继续沿用。北魏选拔人才失去标准,就是从崔亮开始的。

当初,前燕的燕郡太守高湖投奔北魏,他的儿子高谧担任侍御史,后来因犯法被流放怀朔镇(北魏北方边境重镇),高家世代居住在北方,逐渐习惯了鲜卑族的风俗。高谧的孙子高欢,性格深沉,有远大志向,家境贫寒,早年在平城(北魏旧都)做杂役。富户娄家的女儿看到高欢后,觉得他非同寻常,就嫁给了他。高欢这才拥有了马匹,得以在怀朔镇担任“函使”(负责传递公文的官职)。

高欢到洛阳时,亲眼目睹了张彝被杀的事件,回到家后,就拿出全部家产结交宾客。有人问他原因,高欢说:“宫廷侍卫公然聚众焚烧大臣的家,朝廷却因害怕动乱而不敢追究,这样治理国家,未来的局势可想而知,钱财怎么能长久守住呢!”高欢与怀朔镇的省事(官职名)、云中郡人司马子如,秀容郡人刘贵,中山郡人贾显智,户曹史(官职名)、咸阳人孙腾,外兵史(官职名)、怀朔镇人侯景,狱掾(官职名)、善无县人尉景,广宁县人蔡俊关系格外要好,几人都以讲义气、有胆识在乡里闻名。

夏季西月丁巳日,梁朝宣布大赦。

五月戊戌日,北魏任命任城王元澄为司徒,京兆王元继为司空。

北魏接连几代国力强盛,东夷、西域各国不断前来进贡,朝廷又设立互市(边境贸易市场)获取南方的物资,此时国库充盈。胡太后曾亲临存放绢帛的仓库,让随行的一百多名王公、妃嫔、公主各自背绢帛,能背多少就拿多少,最少的也背了一百多匹。

尚书令、仪同三司李崇,章武王元融,因背的绢帛太重,摔倒在地上,李崇扭伤了腰,元融摔伤了脚,胡太后夺下他们的绢帛,让他们空手出去,当时的人都笑话他们。元融是元太洛的儿子。

侍中崔光只拿了两匹绢帛,胡太后奇怪他拿得少,崔光回答说:“臣的两只手只能拿两匹。”众人听了都感到惭愧。

当时北魏的宗室、外戚和有权势的大臣,都争相攀比奢侈。高阳王元雍,是全国最富有的权贵,他的府宅、园林堪比皇宫,家中有六千名僮仆、五百名歌女舞姬;出门时仪仗卫队挤满道路,回家后歌舞奏乐日夜不停,一顿饭的花费就值几万钱。

李崇的财富和元雍相当,但性格吝啬,曾对人说:“高阳王一顿饭的花费,相当于我一千天的开支。”

河间王元琛,总想和元雍比富。他有十多匹骏马,马槽全用银子打造;府中窗户上装饰着“玉凤衔铃”“金龙吐旗”的雕刻。元琛曾宴请各位藩王,席间的酒器有水晶杯、玛瑙碗、红玉酒杯,制作精巧,都是中原没有的珍品。他还陈列歌女、名马和各种奇珍异宝,又带领藩王们参观自家仓库,里面的金钱、绢布多得数不清。元琛回头对章武王元融说:“我不遗憾没见过石崇(西晋富豪),只遗憾石崇没见过我。”

元融一向以富有自居,参观完元琛的府宅后,却惋惜感叹,还病倒了三天。京兆王元继听说后去探望他,说:“你的财物按理说不少于元琛,为什么要这么惭愧羡慕呢?”元融说:“我原本以为只有高阳王比我富有,没想到还有河间王!”元继说:“你就像当年在淮南称帝的袁术,不知道天下还有刘备啊!”元融听了才笑着起床。

胡太后信奉佛教,修建寺庙没完没了,还下令各州都要建造五级佛塔,百姓的人力、财力都被耗尽。藩王、贵族、宦官、羽林卫士也都在洛阳修建寺庙,互相攀比谁的寺庙更宏伟华丽。胡太后多次举办佛教斋会,施舍给僧人的财物动辄以万计,赏赐身边的人也毫无节制,花费不可计数,却从未救济过百姓。

国库渐渐空虚,朝廷就削减百官的俸禄和补贴。任城王元澄上奏说:“萧衍(梁武帝)一首有夺取我朝领土的野心,我们应趁国家还强盛、将士还能效力,早日谋划统一南北的大业。近年来,朝廷和百姓都很贫困,应当节省不必要的开支,优先满足紧急事务的需求。”胡太后虽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但一首用优厚的礼节对待他。

北魏从永平年间(508-512年)开始修建明堂(古代帝王祭祀、朝会的场所)、辟雍(古代太学),参与修建的工匠最多时也不超过一千人,有关部门还把工匠借调去修寺庙或做其他杂役,结果十多年过去了,明堂和辟雍还没建成。

起部郎(负责工程建设的官职)源子恭上书,说:“放弃治国的重要事务,把资金用在无关紧要的花费上,应当削减其他工程,尽早完成明堂和辟雍的修建,让祖宗能得到祭祀,百姓能看到礼仪教化的完备。”朝廷下诏采纳他的建议,但最终还是没能建成。

北魏人陈仲儒请求依照京房(西汉音律学家)的理论制造“律准”(一种校准音律的乐器),来调和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种乐器)。有关部门质问陈仲儒:“京房的律准,现在虽然有实物,但懂它的人很少。你是师从何人学习律准,又依据哪些典籍呢?”

陈仲儒回答说:“我天生喜欢弹琴,又曾读过司马彪的《续汉书》,里面详细记载了京房律准的方法,参数清晰。于是我竭尽心思,钻研了很久,颇有收获。律准本是用来替代十二律管的,通过计算它的刻度,来校准乐器。我研究过调音的原理,宫、商两音应当低沉,征、羽两音应当高亢。如果依照公孙崇(北魏官员)的方法,只用十二律的声音,还说能‘旋相为宫’(以十二律中的任一音作为宫音,组成不同调式),高低音都足够。但黄钟律管最长,若以黄钟为宫音,各音还能协调;可若要调和八音,就需要搭配多种音色,才能形成优美的音乐。

如果以应钟为宫音、蕤宾为征音,就会出现征音低沉而宫音高亢的情况,虽然有韵律,却无法组成乐曲;若以中吕为宫音,十二律中就没有合适的音可以搭配。如今依照京房的典籍,以中吕为宫音时,用‘去灭’(京房六十律中的一个音)为商音、‘执始’(京房六十律中的一个音)为征音,才能形成和谐的韵律。但公孙崇以中吕为宫音时,仍用林钟为征音,怎么可能协调呢!

不过音律本身精妙细微,史书的记载又简略,过去的典籍只说律准有十三根弦,弦与弦之间的距离是九尺,没说是否需要琴柱。另外,典籍中提到‘一寸之内有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刻度细微难以辨明。我私下做过试验,律准应当安装琴柱,只需调整琴柱的前后位置,来契合律准的刻度,就能让相生的韵律自然协调。律准中间那根弦的粗细,要和古琴的宫弦相近,安装弦轴来调音,让它与黄钟的音高吻合。在中弦下方,按刻度画出六十律高低音的标记,其余十二根弦则像古筝一样安装琴柱,再根据中弦上一周的音高,在十二根弦上标注对应的刻度。

之后依照音律相生的规则依次调试,确定十二律中的商音、征音;商音、征音确定后,再依照古琴五调的调音方法校准乐器,然后搭配各种音色来修饰音乐。如果偏离这个方法,声音就不会和谐。况且燧人氏没有老师却学会了用火,京房没有拜师却改进了音律,所以说,懂音律的人想教别人却找不到徒弟,内心领悟的人靠自己体会却无需老师。只要有一丝收获,都来自内心的钻研,难道一定要经过老师传授,才能算奇特的成就吗!”

尚书萧宝寅上奏说:“陈仲儒的学问没有师承,轻率地想要制作律准,不应批准。”这件事最终就搁置了。

北魏中尉、东平王元匡,因议事主张多次被任城王元澄驳回,心怀怨恨,又翻出过去准备弹劾他人时用的棺材(象征决一死战),打算上奏弹劾元澄。元澄随即上奏元匡的三十多条罪状,廷尉判定元匡死刑。秋季八月己未日,朝廷下诏免除元匡死刑,削去他的官爵,任命车骑将军侯刚接替他担任中尉。三公郎中辛雄上奏为元匡辩解,认为:“元匡历经三朝,刚正不阿的事迹朝野皆知,所以孝文帝赐他‘匡’这个名字。先帝生前己宽容他,陛下也应在后续宽待他;若最终将他贬黜,恐怕会让忠臣不敢再首言。”不久,朝廷又任命元匡为平州刺史。辛雄是辛琛的族孙。

书友推荐:女神攻略调教手册渣女韵母攻略仙母堕天录凌霄仙母录家庭调解员爱你是我们的本性对面邻居不拉窗帘衔玉(古言,h,1v1)全家亲子游(无绿修改)今天的圣女大人也在努力生产「圣水」母姐攻略闪婚女领导后,我一路青云直上万人嫌的大师兄重生后,天道跪舔开局我的母亲是最大的反派(云楼记)设陷(校园 1v1 H)女神堕落系统麝香之梦修仙暴徒斗罗大陆2蚕淫
书友收藏:母姐攻略原神的女角色们总会向旅行者露出小穴的,对吗我破了妈妈的女儿身爱你老妈被巨根同学胁迫的妈妈女神攻略调教手册末日霸主系统从纲手大人开始,将木叶的忍者们都催眠改造成忠于吾等胯下的肥奶肉臀の弱智母猪!原神NTR恋熟小鬼的干妈与美母绿光斗罗百合星穹铁道美母的诱惑人妻调教系统掌中的美母混在女帝身边的假太监重生少年猎美开局我的母亲是最大的反派(云楼记)原神:提瓦特猎批王从斗罗开始收取性奴的诸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