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9章
如今听闻大明在南洋的作为,他们仿佛看见自己的子民被迫放弃礼拜,在孔圣人像前叩首;看见孩童们不再学习阿拉伯字母,转而在沙盘上临摹汉字。
这种文化灭绝的威胁,远比明军火器的寒光更令人战栗——铁骑可以夺城,而文明的侵蚀,却能让一个民族在无声无息中消亡。
卜烟帖木儿摩挲着镶红宝石的念珠,这位哈密部首领的皱纹里藏着三十年的权谋。他想起商队带回的传闻:爪哇岛上,明军将《论语》刻在清真寺的宣礼塔上;马六甲海峡,郑和船队的宝船船头雕着狰狞的貔貅,却挂着新月形状的风帆。
这些看似矛盾的景象背后,是一个比草原狼群更可怕的对手——他们不满足于纳贡称臣,而是要将“天朝上国”的秩序,像播撒稻种般植入每一寸土地。
“大明的孔孟之道,比他们的火器更锋利。”忽歹达突然起身,皮靴碾碎脚下的羊毛地毯,“你们以为敦煌的壁画为何被涂抹?龟兹的佛经为何被焚烧?他们要的是让我们的子孙,忘记自己的血脉从何而来!”
“若放任他们西进,用不了三代,我们的孩子将在私塾里诵读‘子曰’,而不是在清真寺聆听阿訇的训诫!”
群情瞬间被点燃,帐内响起此起彼伏的“安拉胡阿克巴”。
有首领将羊皮地图狠狠甩在地上,用匕首戳着嘉峪关的标记:“如今我们联合察合台残部、乌兹别克骑兵,再借奥斯曼苏丹的火器。。。。。。”他的声音被欢呼声吞没,仿佛已经看到明军的旗帜在火焰中化作灰烬。
卜烟帖木儿却按住腰间刀柄,沉声道:“圣战?说得轻巧!明军的神机营能在百步外洞穿铁甲,他们的战船比我们的驼队更迅捷。”
他捡起地上的地图,指着哈密卫的位置,“但忽歹达说得对,这是场文明的较量。我们若想保住《古兰经》,就得让明朝人知道,沙漠里的弯刀,比江南的毛笔更硬。”
忽歹达踱步至帐中央,苍老的嗓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听着,我们不是为某座城池而战。从布哈拉到吐鲁番,每个部族出三千精骑,以‘捍卫信仰’之名组建联军。拿下这座咽喉要地后,兵分三路——北路踏平敦煌的佛窟,让驼队的铁蹄碾碎他们的壁画;中路直取酒泉,用明朝人的粮仓供养我们的战马;南路突袭青海,截断他们西进的羽翼!”
“另外,派人前去联系帖木儿,东方的战争开始了!”
“这不仅是疆域战争,更是让主的荣光普照东方的机会!”
毡帐外,战马的嘶鸣与磨刀声交织。
一位戴着头巾的老者默默取出沙漏,将细沙倾倒而下——这场注定改变大陆格局的战争,已如沙漏中的流沙,开始了不可逆的倒计时。
当最后一粒沙坠入底部,西域的沙漠将不再只是商队的通途,而会成为两种文明碰撞的熔炉。
那些曾经在大明使者面前卑躬屈膝的部族首领,此刻眼中燃烧的狂热,足以将任何阻挡圣战的力量,烧成焦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