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晏山。”
年轻将领出列跪倒:“臣在!”
“李晏山勇冠三军,几役身先士卒,斩敌酋,破敌阵,后又率军连克三城,扬我军威。擢升为镇北将军,领云州都督,赐爵靖北侯。”
“臣,谢娘娘隆恩!”李晏山重重叩首,声音铿锵。
“杨枝意。”
“末将在!”
孟临渊看着她,“杨枝意善于筹谋,于北征期间统筹粮草,安抚新复之地,功不可没。落鹰涧一役,若非你精准计算箭矢储备,调整伏兵布局,我军难以取得如此大胜。今特擢升你为云州知府,赐金牌一面。”
杨枝意抬头,有些惊讶。
虽然知府需要外调,但是这正是心腹之处,她也没想到娘娘会在这么重要的职位上选她。
“谢皇后娘娘。”
-
吉州的春日,总比京里来得迟些。墙角的残雪才化尽,溪边的柳梢刚吐出些嫩黄的芽子。
宋琴琴挽着个竹篮,里头是新摘的槐花,一股子清甜的香气。
她如今住在城西头一处小院里,青砖灰瓦,倒也干净。邻里都唤她宋娘子,只知道她是个守寡的,带着个半大的孩儿,名唤安之。
宋安之今年九岁了,正蹲在院里槐树下,看蚂蚁搬家。
这孩子眉眼间,依稀还有几分他父亲的影子,只是性子安静,不像他那般……宋琴琴心里微微一刺,不愿再想下去。
她拢了拢半旧的青布衫子,将槐花倒在井台边的木盆里,细细拣起来。
“宋娘子,动作快些!里正娘子说了,今日大伙儿都去祠堂前头空地上支锅灶,庆贺北边的大捷呢!”隔壁的张婶子隔着矮墙喊了一嗓子,嗓门洪亮。
“就来!”宋琴琴应着,手上加快了动作。
这吉州地僻,消息传得慢,前几日才听闻北狄俯首称臣,割地称臣。
街面上早已沸沸扬扬,都说皇后娘娘是天上的神仙下凡,用兵如神。
今日里正牵头,要摆流水席,让全城的人都沾沾这泼天的喜气。
她将拣好的槐花用清水过了,沥干,又去厨下舀了细白面,和上井水,将槐花揉进去,再加一点点蜜糖。
宋安之嗅到甜香,跑进来,眼巴巴望着。宋琴琴笑了笑,拈了一小团面,给他捏了个小雀儿,放在蒸笼边上。“一会儿熟了给你吃。”
收拾停当,她牵着宋安之,提着一篮子调好的槐花面糊和一早发好的杂粮面团,往祠堂走去。
空地上早已支起几口大铁锅,柴火噼啪作响,猪肉的荤油香混着白菜的清气,热腾腾地弥漫开。几个妇人正围着锅台忙碌,切肉的,洗菜的,下粉条的,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一口最大的锅里,肥瘦相间的猪肉片子炒得焦黄,下了切好的白菜帮子,滋啦一声,水汽蒸腾。
大勺的酱油下去,汤汁立刻变得酱红浓郁。宽粉条子下进去,咕嘟咕嘟地吸着汤汁,渐渐变得透明滑糯。最后撒上一把翠绿的葱花,那股子浓香醇厚,直往人鼻子里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