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要下山回去的时候魏俊承给魏茜茜打来电话。
魏俊承:【在哪儿玩?】
魏茜茜看了看正在开车的陆?:【在他家。】
魏俊承坐在车里,看着陆家的大院,【今晚我去接你。】
魏茜茜哦了一声,随后又说:【我自己回去。】
魏俊承挂掉电话,再次看了看陆家,这才开车返回家里。
陆?笑笑,“跟我出来玩,就这么见不得人么?”
“我哥管得严。”
“你哥,好像有两年没回家了。”
“是啊。”魏茜茜看着手机,给魏俊承发消息。
陆?点点头,没。。。。。。
夜色再次降临,袁晨曦的航班在首都机场缓缓落地。她拖着行李走出航站楼,冷风扑面而来,却让她感到一种久违的真实感。手机不断震动,是念安发来的语音:“妈妈!你回来啦?我画了新的导弹图纸,可以发射彩虹波!”稚嫩的声音像一束暖光穿透疲惫,她忍不住靠在柱子边笑了出来。
她没有立刻回家,而是先去了基金会办公室。第七集《她选择了相信》的剪辑已进入尾声,但她坚持要亲自审一遍成片。镜头从小蕊蜷缩在储物间的背影开始,到她在康复中心第一次戴上助听器、听见母亲喊她名字时猛然抬头的瞬间结束。那一帧画面被定格三秒??小女孩的眼泪滑落,嘴角却微微扬起,仿佛整个世界在那一刻重新发声。
“这一集不能只放官网。”袁晨曦对林晚说,“我要申请央视社会与法频道的黄金时段播出。”
林晚皱眉:“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一旦上星,影响力翻倍,但也会引来更多反弹。陈国强背后的关系网还没彻底查清,万一有人反咬一口,说我们‘煽情炒作’‘侵犯隐私’……”
“那就让他们来。”袁晨曦平静地打断,“我们不隐藏拍摄过程,所有知情同意书齐全,医疗记录、警方笔录、妇联备案全部可查。如果他们敢碰孩子,我就让全国都看看,一个五岁听障女孩是怎么被亲生父亲当成‘耻辱’锁起来的。”
她说这话时语气轻缓,眼神却如刀锋般锐利。
林晚沉默片刻,终于点头:“好,我去联系总编室。”
当晚,袁晨曦回到家时已是十一点。客厅灯还亮着,聿战坐在沙发上,怀里抱着已经睡着的念安。男孩的小手还紧紧攥着一张纸??正是那幅《等妈妈回来》。画中,袁晨曦穿着披风站在云朵之上,脚下踩着一只巨大的怪兽,而念安则骑在她的肩上,手里举着一面写着“正义”的小旗。
“他不肯睡,非要等你。”聿战起身将孩子轻轻交给保姆阿姨,转身握住袁晨曦的手,“累了吧?”
她摇摇头,却在他怀里猝然红了眼眶。“我以为我够坚强了,可今天看成片的时候,我还是哭了。小蕊第一次听见声音时的表情……像是一颗冻僵的心突然被阳光照到。”
聿战揽紧她,下巴抵着她的发顶:“你知道为什么我会爱上你吗?不是因为你漂亮,也不是因为你有名气。是因为每次你从战场回来,眼里依然有火。”
她怔住,抬眸看他。
“别人拍苦难是为了博流量,而你拍苦难,是为了让它们消失。”他低声道,“所以我愿意替你挡所有明枪暗箭,只要你还能继续往前走。”
次日清晨,袁晨曦带着成片前往广电审批。与此同时,网络上关于“梧州听障女童事件”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微博热搜前十中占据三条:#听不见的母亲终于开口#、#是谁偷走了孩子的春天#、#请让小蕊看见花#。大量网友自发转发小蕊的画作,并发起“送一朵花给小蕊”公益活动,短短十二小时,就有超过二十万人参与,在线上虚拟花园为她种下象征希望的花朵。
然而风暴也随之而来。
中午刚过,某知名自媒体发布文章《“公益女神”背后的剧本疑云》,质疑整个事件系袁晨曦团队自导自演,“为博取同情强行介入家庭纠纷”,甚至附上一段模糊视频??显示摄制组人员在陈家门口整理设备时低声交谈:“等她敲门就开机,情绪越崩溃越好。”
舆论瞬间反转。
“原来真是摆拍!”
“难怪现在纪录片越来越像电视剧。”
“打着慈善旗号圈钱吸血,真恶心。”
评论区迅速沦陷,攻击如潮水般涌向袁晨曦及其团队。
林晚第一时间打来电话,声音发抖:“对方还联系了几位所谓‘知情邻居’,说没见过警察突击,也没看到女警出示证件,怀疑执法程序造假。”
袁晨曦坐在车里,窗外雨点渐密。她闭上眼,深呼吸三次,然后拨通聿战号码。
“别说话,听我说。”她语气冷静,“把那天现场的所有原始影像资料调出来,包括隐蔽摄像机的时间戳、GPS定位、音频频谱分析报告。另外,请中央督导组出具正式情况说明,并让省妇联公开当日接线记录和庇护所入住登记。”
“你要反击?”
“不。”她睁开眼,目光坚定,“我要让他们知道,真相从来不怕被放大审视。”
三小时后,袁晨曦通过个人微博发布长文《致所有质疑者》。文中逐条回应争议,附上完整证据链:从李芳深夜来电录音,到警方执法记录仪画面;从医院体检单据,到小蕊首次心理咨询笔记上歪歪扭扭写下的“阿姨手会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