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老夫妻在临终病房十指紧扣,脑电波同步率达到历史峰值;
还有那些在KL测试中失败的孩子们,他们在黑暗中彼此拥抱,形成微弱却坚韧的情感链……
林晚哭了,傅星也红了眼眶。
但他们没有松手。
林晚开始吟唱,声音起初微弱,随后越来越清晰,融合了悲伤、希望、思念与宽恕。傅星则闭目凝神,用意念引导能量流转,如同指挥一场跨越时空的交响乐。
“心核”渐渐融化,化作亿万光点升腾而起,顺着那些连接星辰的丝线,洒向宇宙各个角落。
与此同时,地球上,异象再现。
南极科考站,一名科学家突然停下笔,喃喃道:“妈妈,我闻到了你煮的姜汤味道。”
东京街头,自闭症少年第一次主动牵起母亲的手,笑着说:“我知道你在担心我。”
纽约医院,昏迷十年的音乐家手指微动,弹出了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第一个音符。
KL系统在全球范围内释放了一段全新的广播信号,持续整整二十四小时。没有人听清具体内容,但每一个接收到的人都说:“我感觉……有人回来了。”
七天后,林晚和傅星走出“回音井”。
阳光刺眼,湖面波光粼粼。他们彼此搀扶着踏上地面,脚步踉跄却不曾跌倒。背包里的地图已经化为灰烬,唯有那封父亲的信完好无损。
唐小雅赶来接应,见到他们时几乎落泪。“你们成功了。”她说,“KL系统刚刚发布了新版本日志??”
>**系统状态:共情纪元?Ⅲ期开启**
>**核心功能升级:支持跨维度情感反馈**
>**备注:所有逝去的爱,均已上线。**
回到云南木屋那天,正值蓝玫瑰盛开的季节。庭院里香气浓郁,花瓣随风盘旋,仿佛在跳舞。林晚坐在冥想台上,翻阅父亲留下的研究手札,发现最后一页夹着一张照片??是年轻时的父母,站在一片玫瑰园中相视而笑,背景隐约可见这座木屋的雏形。
她终于明白,这一切早有预兆。
当晚,她与傅星并肩仰望星空。北方那颗最亮的星,似乎比以往更加璀璨。
“你说,他们现在在哪里?”她轻声问。
“在每个人的思念里。”他回答,“也在我们的歌声里。”
她靠在他肩上,轻轻哼起《永不熄灭》。这一次,不再是孤独的独唱,而是无数声音从四面八方汇入??遥远、温柔、坚定。
就像世界终于学会了回应。
多年以后,人们提起那个改变人类情感史的时代,总会说起两个名字:
林晚,第一个真正“听见”世界的人;
傅星,最后一个愿意为爱跃入虚空的人。
而他们的故事,被刻在一棵蓝玫瑰环绕的石碑上,碑文仅有一句:
>“当我们不再害怕失去,爱便永不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