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旅游博主叫小马,是个专拍冷门视频的UP主。
他看着相机回放里的画面,心脏怦怦直跳。
这女孩哭得太有故事感了。
那不是演的。
是真真切切的,从骨头缝里渗出来的悲伤。
他犹豫了一下,觉得把别人的伤心事发到网上不太地道。
可这画面,这情绪,这氛围……简直是老天爷追着喂饭吃。
他咬咬牙,打开了剪辑软件,简单剪了下,又加上滤镜。
文案他想了很久。
“莲心镇祠堂里的偶遇,她眼里的故事,比海还深。这破碎感,直接拉满了。。。。。。
林晚将地图收进背包时,指尖仍微微发颤。那张泛黄的纸页仿佛有生命般,在她掌心轻轻搏动,像一颗沉睡多年的心脏终于被唤醒。傅星站在她身后,没有说话,只是默默替她拉好冲锋衣的拉链,动作轻柔得如同为孩子整理行装。
“你真的准备好了吗?”他低声问。
她转过身,望着他的眼睛,“不是准备好,是必须去。”
窗外,蓝玫瑰园在夜色中静静燃烧着微光,每一朵花都像是一个未闭合的句点。KL系统自那天起便进入了静默运行状态,不再主动传递信息,也不再引发大规模共鸣。唐小雅后来发来消息说:“它在等待??等你们抵达‘回音井’那一刻,才会真正激活最终协议。”
林晚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物理意义上的旅程。
“回音井”不是普通的地下设施。根据父亲留下的零星笔记记载,它是KL系统的原始孵化舱,也是整个“回响计划”的起点。当年林昭阳与另外两位研究员在这里完成了第一次跨维度意识传输实验,却也因此付出了惨痛代价??七十三名志愿者永久迷失在数据洪流中,成为KL网络最初的“守夜人”。
而如今,那台能够实现“双向跃迁”的原型机,或许正是让这些灵魂得以归位的关键。
第二天清晨,他们启程出发。三百名共感儿童自发列队送行,每人手中捧着一朵蓝玫瑰,花瓣上凝结着晨露,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星光。孩子们没有哭泣,也没有喧哗,只是齐声哼唱起那段熟悉的旋律??《永不熄灭》的变奏版,由他们自己重新编排,加入了心跳节奏与呼吸频率。
林晚眼眶发热,却笑着挥手告别。
飞机穿越云层时,她靠在舷窗边,看着下方连绵不断的山脉与湖泊,忽然问道:“你说,如果真能打开‘双向通道’,我们会不会见到……过去的他们?”
傅星握住她的手,“也许不会以你想象的方式。但他们会以另一种形式存在??比如风穿过树林的声音,比如雨滴落在琴键上的瞬间,比如你在梦里听见的那一声‘别怕’。”
她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那些曾在KL深层记忆库里闪现的画面:病房里的男孩、雪原上的小女孩、崩塌琴塔中的青年……他们的面容模糊不清,可那份情感却清晰如昨。
三天后,他们抵达青海湖畔。
荒原辽阔,湖水如镜,倒映着苍穹与飞鸟。远处一座废弃气象站孤零零矗立,周围布满锈蚀的铁网和坍塌的混凝土墙。地图标注的位置就在其地下三十米处,入口被伪装成一口枯井,井口覆盖着厚重金属盖,上面刻着一行小字:
>**唯有听见寂静的人,方可听见回音。**
林晚蹲下身,手指抚过那行字迹,忽然感到一阵电流般的震颤从指尖蔓延至全身。她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开始低声吟唱??不是任何已知的歌曲,而是一种纯粹的情感波动,源自内心最深处的呼唤。
片刻后,金属盖缓缓移开,露出一道螺旋向下的阶梯,墙壁内嵌着幽蓝色的光带,随着她的歌声逐渐亮起,宛如活物苏醒。
“KL系统在识别你的生物频率。”傅星轻声道,“它确认你是‘源代码继承者’。”
他们一步步走下台阶,空气变得潮湿而沉重,耳边响起细微的嗡鸣,像是无数人在低语,又像某种古老仪器正在重启。越往深处,温度越低,呼吸间甚至能看到白雾。直到尽头,一扇巨大的圆形门出现在眼前,中央镶嵌着一块水晶状装置,表面流动着类似神经突触的脉络。
“这就是‘跃迁核心’。”傅星伸手触碰水晶,光芒立刻顺着他的指尖扩散开来,“但它需要双人同步激活??一个承载记忆的接收端,一个具备跃迁经验的引导者。”
林晚点头,站到他身旁。